2016年06月17日09:3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日本有個特點,一般來講,依據法律和政府規定做出的處罰看上去比較輕,但社會性懲罰則相對較重。所謂社會性懲罰,也就是失去社會信任,中小企業基本上就是破產了。從這個方面來說,建筑公司也不敢偷工減料或者是以次充好,否則得不償失。 |
此外,對於建筑安全問題,建筑公司、設計者等要負終身責任,這也使得他們不敢“亂來”。在日本,如果建筑公司因偷工減料致使建筑物出了質量問題,甚至造成人身傷害的話,所有相關人員和涉事公司都要被追責。2007年6月20日《建筑基准法》得到修改后,加大了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不僅處以巨額罰款,而且可以判刑。
日本有個特點,一般來講,依據法律和政府規定做出的處罰看上去比較輕,但社會性懲罰則相對較重。所謂社會性懲罰,也就是失去社會信任,中小企業基本上就是破產了。從這個方面來說,建筑公司也不敢偷工減料或者是以次充好,否則得不償失。
從學校跑道來說,除了和《建筑基准法》有關外,更重要的是還和1994年7月制定、1995年7月1日施行的《制造物責任法》有關。以前,追究損害賠償責任的時候,根據民法的一般原則,被害者需要証明加害者存在故意或過失,也就是說,依據民法請求損害賠償的時候,原告需要証明被告的過失。但是,由於証明過失很困難,有時便無法獲得損害賠償。為此,《制造物責任法》不要求將制造者的過失作為必要條件,隻要制造物存在缺陷,就可以追究損害賠償。
一名在日華人指出,國內一些疑似塑膠“毒跑道”事件中,家長、學校、教委及地方政府等,可能從一開始就找錯了對象。比如,根據日本的《制造物責任法》,誰生產的誰負責。企業必須按照日本工業規格(JIS規格)從事生產。如有違反,第一是該企業的責任,第二是放任其生產的相關部門也就是國家的責任。就國內毒跑道來說,首先要追問是誰生產的,其次要看是哪個部委允許其生產及流通的。
他認為,從理論上來說,日本也有可能發生類似事故,但概率很低。這如同到餐廳吃飯,如果菜有問題,廚師(廠家)負首要責任,餐廳(相關部委,比如工信部、質監局等)負全部責任,而不能去揪著端菜的(施工隊)和帶隊去吃飯的老師不放。如果驗收合格,則要具體分析,比如驗收單位完全按照國家的規定驗收后仍然出了問題,那就不是驗收單位的問題。反之,如果沒有嚴格驗收,那就要承擔部分責任。(記者藍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