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数码科技

日本的科技战略与诺贝尔奖

专访李仲生教授

2013年10月11日16:01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自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日本至今共获得18个诺贝尔奖。为什么日本在最近的60余年中涌现出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李仲生教授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陈建军)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昨晚揭晓,广受关注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之擦肩而过。尽管今年没有一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但自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日本至今共获得18个诺贝尔奖,其中物理学奖7人,除了江崎玲於奈1957年发明的新型半导体直接应用于生产之外,其他6人都是在理论物理学领域颇有建树。为什么日本在最近的60余年中涌现出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就此问题,人民网日本频道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经济学家(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李仲生教授。李教授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日本独特的科技战略、科技界的传承精神、科学家的勤奋刻苦和团队精神以及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李教授的分析如下:

日本的科技战略是独特的,其模式与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发达国家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科学技术要转变为生产力必须经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开发研究”的漫长过程,像美国、前苏联和欧洲的发达国家,都是从这种模式走向科技强国的。但是,日本曾是相对科技后发国家,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它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从开发研究着手,再向应用研究溯源,最后再深入到基础研究层面”的策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产生了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从日本的基础研究看,日本科学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绝非偶然。199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中微子有静止质量;2001年,日本科学家找到了宇宙中存在“宇称不守恒”现象的有力证据;克隆牛技术基本达到实用化水平;正在研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宇宙模拟器”。此外,日本在纳米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都位于世界前列。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环境、材料和能源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正因为如此,日本自战后频出诺贝尔奖大师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科学家视野开阔,注重国际交流。例如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科学成就都是在美国的实验室中取得的;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2001年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都曾在美国大学进修,均了解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而一流的实验条件为日本科学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特别是对像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非常强调实验的学科来说,一流的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2001年野依良治获奖后,日本政府拨专款7000万美元为他建立实验设备先进的研究中心。日本正是凭借其精湛的加工工艺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工作条件。

  1. 分享到:
  2. (责编:潘坤、陈建军)

编辑推荐

  1. 核电站作业机器人“樱2号”
  2. 日本果粉排队购买iPhone
  3. 日本要开发超高速无线网络
  4. 日本成功发射新型固体火箭
  5. 时速500公里磁悬浮线路公开
  6. 手机套酷似萝卜切丝器
  7. 任天堂拟发售2DS掌机
  8. 抑制一基因或可让人吃不胖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品潮品

  1. 土豪金日本拍出天价土豪金日本拍出天价
  2. “手机遥控”成新贵“手机遥控”成新贵
  3. iPone5s/5c日本发售iPone5s/5c日本发售
  4. 索尼镜头式相机索尼镜头式相机

科技飞鸿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