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3日11:00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山口直树收获了100次交流会,是什么支撑着他走到今天,他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
— 日本为什么不重视研究型留学人才呢?
山口直树: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与研究型留学人才相比,更重要的支配思潮是“脱亚入欧”。因此“对于日本人来说,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大学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即使在现在,这种思想依然左右着日本学生的留学选择。
因此,在明治时期,日本最早向欧洲派遣留学生。当时,亚洲的很多国家被欧洲国家占领,相继沦为殖民地。当时日本人认为欧洲文明很了不起,一定不能被占领。在这种危机意识下,日本人认为应该首先了解欧洲,因此政府出资派遣留学生赴欧学习。同时,留学生们迅速学习欧洲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迅速导入日本学习。
就像教育社会学家竹内洋指出的那样,当时很多帝国大学的教授为了“镀金”而赴欧留学。那时,留学归国的帝国大学教授们的工作,只是将欧洲文献翻译成日文而已。竹内好指出的日本的文化孽根——“优等生文化”即是指此。日本最终成为对欧美卑躬屈膝、对亚洲倨傲轻慢的国家。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以平视目光对待欧亚,日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中华文明正在复兴,并且是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在日本占据支配位置的依然是明治时代之后的“脱亚入欧”思想。日本有强烈的对华优越感,同时,并没有冷静地看待中国。这种状况一直在持续。例如,日本永远不缺少“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书籍。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相当极端,因此很难培养出能准确认知中国的日本学者。
日本面临的问题是,该如何消除这种固有意识。如果要克服这一痼疾,就应该像明治维新时研究欧洲一样,向中国输送研究中国的人才。如果我是日本的领导人,就会以最快速度向中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并推行学术政策,如在中国建立专业研究所等。用这种方式培养年轻的研究人才,深入研究“今后中国将往何处去”等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在二、三十年前,谁都不会想到中国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因此,我们需要尽早着手采取行动。
【后记】
决定学术交流会的主题?策划、与演讲者沟通、会场安排、通知几百上千人、会议主持及准备资料……约两周举行一次。如此耗费精力的纯粹的学术交流会,为何由无资金、无后盾,就连会场都没有的“个人”独立支撑呢?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山口先生对任何事都有“深挖”下去的态度。探究真相是一个研究者的必备素质,是由内至外喷薄而出的求知欲使然。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地进行着学术交流会。这不同于责任和义务,应该说,这是直面纯粹的学术而激发出的能量。
山口先生在对“满铁中央试验所”的研究中,每天都要面对“战争记忆”。在学术交流会中,他致力于推动“思考中的中日友好”,并从正面解读“战争记忆”。日本第一部怪兽电影《哥斯拉》是在战争和核弹爆炸的背景下诞生的。为了向不了解它们的中国年轻人介绍这部电影及核辐射的恐怖,山口先生进行了出差授课。有关战争的点点滴滴成为了“战争记忆”的内核,就像画圆般相互关联,将一个个个体卷入这个大圆,并构建出更广博的学术网络。当看到一个人的思想能够影响到很多人,你就会意识到:信念与热情是支撑学术的脊梁。
【山口直树速读】
●籍贯 日本兵库县
●在华年限 10年
●最喜欢的中国食物 番茄火锅
●最喜欢的地方(北京) 北京大学未名湖、五道口重庆菜馆、家里
●通过住在中国的实际感受,对日本有何感想
中国对日本的关注超乎日本的想象。在日本有很多看不到的事物,来到中国才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有但日本没有的东西
大学里的电视台
●应该向中国人学习的地方
爱护老人和孩子。孝道
●被中国(北京)吸引的理由?中国的魅力
历史遗产非常多。19世纪、20世纪、21世纪的建筑物并存。这让我觉得果然北京是文化中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附近就像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让我想起波士顿。
【山口直树简历】
本科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当过私塾教师和报社记者。
而后进入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成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2003年作为公费留学生来华留学,进入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攻读博士课程。
他的研究方向是从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社会论的角度,从殖民地科学史研究的脉络,研究“满铁中央试验所”的历史等。
2008年1月设立北京日本人学术交流会,目前任负责人。(撰稿:金原瑞弥 编译: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