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5日13:05 来源:环球网
对于中韩两国的抗日影视剧热潮,日本各界感情复杂,也有多种解读。 |
事实上,中国抗战剧的影响在9月之前就已传到日本。由于日本观众可以付费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部分节目,像《大码头》这样带有抗日色彩的电视剧得以进入部分日本观众的视野。日本《产经新闻》曾多次报道包括电视连续剧在内的“中国抗日教育”,并提及作为抗日剧拍摄基地的横店。该报在文中说,抗日电视剧自2000年以来有增无减,2012年在黄金时间播放的200个连续剧中,抗日题材多达70多个。中国的抗日教育把“旧日本军的野蛮行径深深印在青少年的脑中”。
日本媒体对中国国内反思“抗日神剧”也做了关注报道。日本《周刊宝石》撰文说,抗日电视连续剧并非反日的象征。此外,中国观众也认为“某些神剧荒诞无稽”,并不会像一些日本人担心的那样,把电视剧情等同于历史。朝日电视台网站引用中国媒体的报道称,日中双方应该公正看待历史。不过在网络论坛“二频道”上,也有人专门给中国抗战剧中的情节挑刺。
抗日题材的韩国史诗大片《鸣梁》自8月上映以来,创造一系列惊人的票房纪录,热度也辐射到日本。日本“经贸在线网”报道说,韩国总统朴槿惠自己买票观看这部电影在韩国成为话题。报道称,“部分韩国媒体将《鸣梁》热映归结为是抗日电影的缘故,其实还有其他原因:一是观众被主人公李舜臣将军的领导能力打动,另外还因为该片发行商在韩国影院具有独占权”。
在网络论坛“二频道”上,对《鸣梁》全盘否定的网民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该片受到韩国人的热烈支持,与最近反日情绪“深刻化”有密切关系。有不少帖子称韩国人拍摄的影视剧没有事实依据。还有人说,“《鸣梁》中的李舜臣将军带有妄想历史观,如果按照公平的立场,就应该同样描写岛津义弘在泗州合战中的胜利”,并建议“NHK电视台下一部大河剧应该拍伊藤博文”。【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特约记者 戴 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