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9日13:39 来源:新华网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开发了具有实用性的蓝光发光二极管(了的)的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日裔美籍教授中村修二。 |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开发了具有实用性的蓝光发光二极管(了的)的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日裔美籍教授中村修二。
由此,包括日裔美籍的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南部阳一郎在内,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除两名文学奖和一名和平奖之外,自然科学奖项占了绝大多数,而加入美籍的南部阳一郎和中村修二,也是由于他们在日本国内的研究成果而获奖的。日本为何能拿这么多诺贝尔奖?应该说,日本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注重基础研究
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教授森康晃说,早在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就奠定了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并培育了很多人才。虽然当时日本没有西方的产业革命,但在数学等领域却一直在进行独自研究,而且通过唯一允许通商的荷兰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
森康晃说,日本科学家能获诺贝尔奖,是由于知识的长期积累,是通过基础研究积累、大力培育人才获得的,并非一朝一夕。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全都是国立大学毕业,很多人还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些大学多属于研究型大学,本身就重视基础研究。
东京理科大学知识产权战略副教授平塚三好说,日本大学的基础研究有保障,可以研究那些在10年、20年后可能大有用武之地的课题。从中长期来看,要重视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还应该注重不会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而需要踏踏实实地花时间积累的基础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