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8日07:45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本军国主义与德国纳粹一样,都是罪恶制造者。 |
图片作者:孙邵波
图片说明:孙邵波 画
厘清“日本国民”的战争责任
朱国顺
“七七事变”发生78周年后的今天,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日本如此地以怨报德,经常口出恶言否认侵略历史,不断挑衅中国人民的情感与世界人民的良知?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造成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带给中国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及战争消耗6400亿美元,接近于当时的200亿盎司黄金。战后中国不仅没有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还一直以中日友好为重,“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一直暧昧于历史史实,不但不承认侵略事实,领导人如安倍晋三之流,甚至于无耻到声称没看过《波茨坦公告》。
要解决这个疑问,必须先厘清部分“日本国民”的战争责任。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常常善良地将日本侵华战争归罪于“日本军国主义”,认为“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如果“日本人民”还有一点正面意义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认识到,许许多多追随军国主义的“日本国民”,在战争中是助纣为虐的,应该承担重要的战争罪恶的责任。不如此,不能准确地判断战争的罪责所在;不如此,不能有效地压制日本否认历史的倾向。
日本军国主义与德国纳粹一样,都是罪恶制造者。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是,德国发动战争可以说是“希特勒的战争”,因为战争的策划与时间的确定,包括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都是希特勒制定计划并命令实施的。而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七七事变”,则是日本军部制定方针后,由基层士兵与官佐主动挑起的。战争的“日本国民”特性,十分突出。那些追随军国主义的“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的发起,负有重大的责任。
二战中的日本“皇军”与德国国防军,具有共同的战争罪恶。不同的是,“皇军”的罪恶更加广泛、更加普遍、更加表现为主动作恶、更加具有“国民性”。南京大屠杀中的杀人比赛,可以公然刊登在媒体上,德国人至少还不敢;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卫生员给负伤日本兵包扎伤口竟然遭到刺杀,德国人似乎还不敢。
在希特勒发动战争中,德国一直有反希特勒的强大力量存在。影片《刺杀希特勒》中主导事变的贝克将军,原先是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因为反对希特勒发动战争,二战爆发前被撤职。发动侵苏战争时的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领衔三路大军的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勒勃、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斯特,到战争的第二年,因为与希特勒意见不合,分别辞职。希特勒给东线主要将领都配了自杀药,但斯大林格勒战败,德国元帅保卢斯率领24名将军全部投降。到了1944年,连隆美尔都对希特勒有了二心。
在日本,整个国家充满军国主义狂热,追随军国主义的“日本国民”普遍积极支持对外战争,即使有分歧,不过是“北进”还是“南进”的策略选择。面临战败,许多“日本国民”不惜组成“肉弹”式的“神风特攻”,整个国家准备“一亿玉碎”,导致遭到原子弹轰炸。在播出“天皇”投降书前,甚至有两个顽劣分子图谋要杀害播音员。而投降来临时,日本列岛“剖腹”四起,自戕横溢,血花四溅,“日本国民”一片血肉模糊。如此景象,足以说明追随军国主义的日本国民特性的残忍和罪恶,以及对战争的嗜血狂热。
残酷和反人类,在德国,更多的是命令和执行;在日本,更多的是主动和自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