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10: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二战结束前被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有2800余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踏上寻亲之路,陆续回到日本。然而,回到祖国的他们,多数人没有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于是, 他们把中国的生活复制到日本,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依然保留着过春节的习惯,在除夕和家人朋友团聚…… |
他们的舞蹈和中国中老年人的广场舞类似,只不过是在室内进行,搭配着《最炫民族风》等音乐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凤凰传奇我知道,不错,我们还想练小苹果,但是太快了,有点难。”木村成彦说。
在东京的遗孤现在少说也有几百人,除了木村成彦组织的活动中心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位于台东区的日中友好之会。今年7月,日中友好之会的成员来到中国东北祭拜养父母,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巨大关注。在日中友好之会,除了教授日语、汉语等语言及电脑技术之外,每天还有乒乓球、音乐、舞蹈、乐器、戏曲、太极拳等各类活动。
“有这个组织,也是为了能让大家的晚年生活更充实一些。”今年70岁的河村忠志刚刚担任这个团体的副理事长。在来日本之前,他曾在沈阳水泵厂当办公室主任,“虽然‘文革’时有很多遗孤受到冲击,影响了思想感情,但我一直过得很顺利,上学时基本没有人知道我的身份,工作后也没有受到过任何歧视。”为了工作,直到2000年快退休时,考虑到子女希望到日本发展,他才回到了日本。
55岁回到日本的他只会基本的日语,平时主要在遗孤的圈子里活动,“我也挺忙的,平时还得帮忙接送孩子。”在日本,老人们是不给看孙子的,“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中国的。”河村忠志坦言。
二
中年方知自己身世
最初没想要回日本
现在活跃在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华人书道会的木村成彦,在年轻时也许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日本度过后半生。直到1974年,29岁的他才第一次被明确地告知“你是日本人”。
那时,中日邦交刚刚正常化,木村成彦还是敦化林业局基建科的张学彦。一天休息的时候,他的老邻居突然说:“你也不找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我们都知道,你是日本人,是抱来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