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2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這部“當代研究日美文化關系的權威論著”,今年由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 |
鮮明特色 引人矚目
首先是視角新。這本書,從文化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美國軟實力在日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令人信服地論証了美國軟實力對日本有多麼深遠的影響。眾所周知,一個國家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硬實力,一個是軟實力。美國政府的主要智囊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巧實力概念已很快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和運用。本書從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這一全新視角,全面、系統、深入地解讀了日美關系,的確值得給以關注和肯定。其次是有膽略。書作者對虛偽假象的揭露,對真相事實的揭示,不僅具有大無畏的勇氣,更是有理有據的科學闡述。一直被國際社會和學界奉為主流、權威觀點的日美文化“雙向交流”,以及相關政策、方針均由日美雙方“協商決定”等等欺騙性表象,在本書運用檔案所揭露的美國精心策劃和層層推進的事實面前,都變得不堪一駁,頃刻之間便徹底坍塌了。筆者對作者的嚴謹、科學態度,特別是堅持真理的膽識和勇敢精神深表敬佩。最后是証據足。本書作者悉心發掘、收集、鉤沉了大量珍貴的檔案資料和確鑿史實,使該書的立論、分析和歸納、結論十分可信。
促使我們回望日美關系的幾個歷史節點
首先,1868年明治維新前后,日美關系經歷了日本從屬美國、日本崛起的不同時期,在這歷史節點,有一些代表性的著名的歷史故事。1,日本開始備受美國欺辱的年代。即有“黑船事件”和“唐人阿吉”故事。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意大利歌劇《蝴蝶夫人》就是由“阿吉”故事演繹而成的世界著名歌劇。2,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開國進取時期。有預示日本興起的著名的“日之丸演說”故事。
其次,在20世紀前半葉,日美關系變為合作、摩擦與沖突態勢。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打敗清國后,美日在對中國分割勢力范圍、門戶開放方面既有合作也有摩擦﹔而在菲律賓問題上則已是摩擦和沖突了。例如著名的“哈裡曼預言”,1904-1910年間,美日在爭奪中國東北(美國要分霸,日本要獨霸之爭)的較量中,世界著名的美國“鐵路大王”哈裡曼已發出了“日美必戰”的頗有預見的“預言”。
最后,1930年代后,日本軍國主義已挑戰和進攻美國了。著名的“偷襲珍珠港”只是日本復制的美國演習的故事。1921年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柏沃特在《偉大的太平洋戰爭》小說中,奇思異想的描寫了一支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美國對該小說反應強烈,10年后的30年代初,美國真的搞了一場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軍事演習。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又一個10年后的1941年12月,山本五十六策劃、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就像是10年前美國演習的復制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