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3日14:1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日本關於道州制的議論始於1927年,為了強化政府的行政統治力度提高經濟效率,當時田中義一內閣所設的行政制度審議會提出將日本全國分為6個州(即仙台、東京、名古屋、大阪、廣島、福岡六州),並提交了《州廳設置法案》,建議由內閣指定官僚擔任知事。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作者:趙剛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
日本關於道州制的議論始於1927年,為了強化政府的行政統治力度提高經濟效率,當時田中義一內閣所設的行政制度審議會提出將日本全國分為6個州(即仙台、東京、名古屋、大阪、廣島、福岡六州),並提交了《州廳設置法案》,建議由內閣指定官僚擔任知事。從1927年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關於道州制的審議一直沒有中止,尤其是戰爭末期,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准備在日本本土實施所謂的“本土決戰”的1945年,9大地方總監府(北海、東北、關東、東海北陸、北陸、近畿、中國、四國、九州)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在強力的國家機器的引導下,日本全國的交通、能源等重要的物資均掌控於政府的手裡。因此戰前日本的道州制實際上是為強化軍國主義服務的統治機器。
有關道州制的議論在戰后首次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是1955年。當時主要是為了強化政府在物資嚴重匱乏情況下的經濟管制。1957年,第4次地方制度調查會向內閣提出了《地方制》的意見報告,建議將全國的行政區域分割為7至9大塊,由中央派員直接管理,同時廢除府縣一級行政機構。但是其后不久,日本在短期內實現了高度經濟增長,建立“福利國家”成為了當時政權的指導方針。為此,根據1965年第10次地方制度調查會的意見,有關都道府縣合並的法案成為了廢案。而1981年第18次地方制度調查會的討論結果更是得出了“現行府縣制度已經深得民心”的結論。
道州制重新成為關注的焦點與冷戰結束,與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以及日本保守勢力的復蘇的時機正好相重合。從1994年正式決定導入眾議院小選舉區和比例代表制后,有關道州制的議論再次成為一大熱點。2004年成立的第28次地方制度調查會(小泉內閣)在2006年提交了《有關道州制的答辯書》,當時的政府內閣更是未經國會的縝密議論就匆匆忙忙推出並通過了《道州制特區推進法》。
當然,現行道州制的設想與戰前日本統治者強化軍國主義不能簡單地一同而論。從經濟的角度而言,日本財界的主流和部分發達地區的府縣對平成版的道州制持積極贊同的意見主要是因為,伴隨行政區域的擴大,經濟效率能得到提高,尤其是部分已經成為地方經濟中心的府縣更是期待借機擴大“勢力范圍”,更好地集中人才和資金與過於集中東京一端的經濟圈進行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