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9日10:51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28日,第十屆北京—東京論壇在東京舉行“政治分論壇”。中國社科日本研究所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政治分論壇的討論既有現實針對性,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操作性,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 |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楊伯江
人民網東京9月29日電 (孫璐 李潤澤 趙鬆 滕雪)29日上午,第十屆北京-東京論壇召開全體會議及閉幕式。與會的中日方代表就28日舉辦的“政治分論壇”的情況發布了成果報告。中國社科日本研究所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政治分論壇的討論既有現實針對性,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操作性,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雖然共識數量不多,但是內容彌足珍貴、至關重要,主要有三點:
第一,中日堅持和平相處,通過對話、溝通、妥善解決彼此分歧。與會代表指出,中日共處東亞,地緣相近,比鄰而居。鄰居可以搬家,鄰國無法搬遷。唯有和平相處、友好相待,這是常識、現實,更是真理。當前中日關系交惡,成因背景復雜,兩國要理性、冷靜,保持對話。為實現真正有效的對話,雙方要相向而行,共同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二,謀求中日關系改善,不應該、也做不到避免敏感問題,特別是歷史認識問題。任何蒙混過關、敷衍了事,隻能給未來更加劇烈的對立和摩擦埋下隱患。妥善處理歷史問題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中都有明確記述,是中日關系在過去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良好發展狀態的基礎之一,也將繼續成為兩國關系改善和發展的基礎之一。
第三,推進戰略對話,推進中日兩個社會之間的深度交往。戰略對話至少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第一、本國的發展方向、發展戰略,包括對外戰略﹔第二、對地區秩序、世界秩序的構想,以及對彼此關系的戰略定位。
楊伯江表示,國之交,基礎在於“民之親”。在邦交正常化42年之后,中日交往的重點需要從所謂的“國交”,向“社交”,也就是兩個社會之間的交往轉變。“社交”就是以民眾為行為主體的深入交往。隻有以廣泛深厚的社會民意為基礎,中日關系才可能實現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中日也才可能談得上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繁榮和諧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