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4日13: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第6次入選提名,第6次錯過諾獎,人們對村上春樹的評價是:“比起歷年獲獎者,他獲得的關注會更多。” |
上世紀末,米蘭·昆德拉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活在別處》等作品為世人所熟知。根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改編的電影《布拉格之戀》也成為文藝青年們必看的電影之一。
親身經歷過苦難和顛沛的作家,往往可以寫出拷問心靈、扣問本質的深刻之作。米蘭·昆德拉並非以“重”寫“深”,而是以“虛”的方式來化解沉重的生命思考。有人說,在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中,最深刻的哲思被寫得像詩歌一樣。他對世界的思索總是不加掩飾,甚至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這也成為他寫作的一種特色與風格。
多次翻譯米蘭·昆德拉作品的譯者許鈞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米蘭·昆德拉往往立足於人類生活的根本。他對人類存在的本身進行思考。他也使人們走出絕對的認識,去追求絕對之外的可能性。他不走極端,而是在極端之間尋找平衡點。”
許鈞表示,米蘭·昆德拉試圖回歸人性,探究人類共同的記憶。他對存在的思考主要從政治和性兩個角度介入。他曾到達文學的巔峰,其成就有目共矚。
許鈞說,他沒有獲諾獎的理由有多種。一是,近些年來,米蘭·昆德拉並沒有創造出令世人震動的新作,而是因襲自己已經穩定的風格。當然,這無損於他的成就。很多優秀作家,如普魯斯特,也並未獲過諾獎,卻依舊是偉大的作家。
許鈞認為,對米蘭·昆德拉這樣敏感而獨立,對權力、控制、自由等比旁人更為敏銳的作家而言,一個獎項,或許遠沒有自由自在的思考更具魅力。
阿摩司·奧茲:諾獎很難授予以色列作家
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公布之前,曾有一家國內媒體對102名中國作家進行調查后發現,莫言的得票數僅排在第三,最被看好的是奧茲。莫言本人對奧茲的評價也極高,稱其為自己的老師,並贊道:“《愛與黑暗的故事》是所有善良人的《聖經》。”
然而今年,這位呼聲較高的作家,仍無緣諾獎。
在中國,奧茲是一個相對小眾的作家,但他的國際影響不容小覷。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奧茲發表了《何去何從》、《我的米海爾》、《愛與黑暗的故事》等多部小說,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曾獲包括德國“歌德文化獎”、西語世界最有影響的“阿斯圖裡亞斯親王獎”、弗蘭茲·卡夫卡獎等多個獎項。
奧茲作品的中文譯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鐘志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接觸奧茲的作品。在她看來,奧茲的地位不可取代,不僅因為他堅持用希伯來語寫作,更因為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鐘志清認為:“奧茲由於自幼喪母,對女性有一種徹悟。他對女性的細膩描寫是許多作家無法企及的。此外,奧茲在寫民族體驗,寫他所生活地域的深層次問題時展現出大手筆,這超越了地域文化本身。”
“他既是在寫家庭故事,又是在描寫民族歷史、現狀與未來﹔既描述猶太民族多災多難的歷史,家園之於猶太人的意義,又對其他民族的苦境予以關懷。他顯現出一個深邃的思想家的筆法和人道主義者情懷。”鐘志清說,“正是由於他自己經歷了苦難,才會深切地理解民族的苦難。”
今年諾獎公布之前,鐘志清早有預感。“我對奧茲獲獎不樂觀,《愛與黑暗的故事》是2002年出版的,幾年后就有了英譯本,當時影響很大。在2010年以前,奧茲的勢頭很猛。在他最熱門的時候,諾獎都沒有授予他,今年恐怕也不會。或者,諾獎很難授予以色列作家。”
菲利普·羅斯:他代表了美國深層次的精神生活
今年的諾獎沒有頒給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這位年逾八旬、已經在2012年宣布封筆的作家。有人甚至認為,世界欠羅斯一個諾獎,至於為什麼屢屢落選,或許不僅僅是羅斯的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