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3日15:49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近几天,日本政府没有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如实”汇报其私下留存的640千克敏感核材料——钚的消息,再次令国际社会与舆论惊诧不已。 |
作者:庞中鹏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
近几天,日本政府没有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如实”汇报其私下留存的640千克敏感核材料——钚的消息,再次令国际社会与舆论惊诧不已。因为,早在今年1月份,就已曝出日本储存有331公斤武器级钚等敏感核材料的消息,这两次敏感核材料消息的相继曝出,不能不引发国际社会对日本——这个至今不能彻底反思二战侵略历史、蠢蠢欲动又要进行扩军备战国家的深刻担忧。现在,国际社会最担心的问题有两个:日本是一个非核国家、又是一个二战战败国,日本囤积巨量的敏感核材料,其深层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日本真的哪一天制造出了核武器,国际社会该怎么办?
日本是一个核电大国,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对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进行再处理,从而“不知不觉”间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钚拥有国”。算上此次“没有如实汇报”的640千克钚在内,日本钚的总存储量已高达45吨,可制造5500多枚核弹,这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毋庸置疑,日本是一个“潜在”的“敏感核材料拥有大国”。
日本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1957年加入),同时也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加入国(1995年加入),而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则构成了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防止核扩散与核监管的国际机制。日本作为这个国际机制的成员国,理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有任何私留或秘密储存敏感核材料的违规行为。而今,国际舆论接连曝出日本秘密储存有巨量敏感核材料的消息,作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重要成员国,日本的“颜面”何存?
从至今日本仍旧闪烁其词、遮遮掩掩、百般推脱国际社会对其储存敏感核材料的指责来看,日本囤积巨量敏感核材料不外乎三个目的。
一是作为备用,留待国际时机对己有利时,迅速启动制造核武器。
二是作为筹码,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工具。日本的核材料一开始是在冷战期间美国借给日本使用的,但随着国际局势的演变,日本成了美国在远东遏制中国等国的战略支点,日美相互利用、相互借重,“美国借用”的核材料也就慢慢变成被日本“占用”。但目前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使得美国也觉察到“养虎遗患”道理,日本“久拖不还”核材料,为的就是在日美同盟关系中获得有利于日本的战略筹码。在安倍等右翼政客心中,摆脱美国控制,才是成为一个“正常大国”的必备条件之一,而欲想完全摆脱美国控制,单独掌握核材料将是一个重要战略筹码。在“还与不还”、“部分归还”与“完全归还”之间,是否拿捏得当,将成为美国与日本双方“控制与反控制”博弈的最好筹码之一。
三是作为威慑。是否拥有相当数量的核材料(“钚”是比“铀”威力更大且比“铀”获取更为容易的核材料),是能否制造出核武器的必备条件之一。日本是核电技术大国,而核电技术与核武器制造技术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如果哪一天时机成熟(日本国内局势与国际局势演变),日本制造出核武器不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