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17:01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人民网日本频道推出最新栏目“爱上北京”,每期将由一位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介绍一个TA所钟爱的物件或喜欢的地方,并讲述“爱”上它的故事。本期横山悠太先生为我们推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
◇
横山先生的小说处女作名为《我变猫》,显而易见是模仿了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小说的独到之处,是文章中并没有出现通常所见的片假名。作品中所有的外来语都转换成了汉字,并在汉字单词的旁边使用片假名标注上了读音。比如说,“女仆咖啡店”旁标注了“メイドカフェ”(maid café),“动漫迷”旁标注了“アニオタ”(aniota),“黄色录像”旁标注了“アダルトビデオ”(adult video)等等。小说读起来很有明治大正时期的感觉,古老优美的文体配上和日语中不可能出现汉字,这种视觉上交错十分有趣,就好像突然闯入没有国境的异度空间一般。该作品独特的文体在日本文坛也大受赞扬,被誉为“开辟日语新视角的杰作”、“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绝妙的夏目漱石论”。
其实,横山在创作《我变猫》之前,曾经在中国当过日语老师。
――与其说对日语教师的工作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对语言感兴趣,才成为了日语教师。
在考大学的时候,因为擅长数学和物理,我选择了工科。进去后才发现,工科专业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而更偏好文科类。于是我就和教授商量能不能转入文科,当时由于没有明确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最终也未能如愿。但是兴趣点一旦发生了转移就难以复位,工科的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难,上课变成了一种煎熬。于是我选择了退学。
其实,我对于语言、文学并不是很有天赋,曾经也很头疼,平时也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在20岁时,我开始读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逐渐意识到语言才是人类的根本。当时觉得语言学的书很有意思,就读了很多。有许多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被习惯性的使用,但学习语言学之后发现,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从大学退学后,我一边继续埋头于书本之中,一边也在考虑: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一定要考些资格证书出来。后来发现有一个叫做日语教育能力检定的考试。于是着手准备,上了1年的专科,取得了日语教师资格证。当时又想,好不容易获得了资格证书,那么就别窝在日本,去海外看看吧。
就这样,横山在2005年以一名日语教师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中国。
――我作为日语教师首先来到的是深圳观澜。提起深圳,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豪华大都市”,但到了观澜发现,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观澜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每周都会停一次电,一周总得有一天点着蜡烛学习。
那里既没有电车也没有地铁,想搭公交车,也没有车站,只能伸手去拦。还不知道这辆车开到哪儿。如果是打车,在上车之前还得和司机讨价还价:“从哪儿到哪儿多少钱?”“太贵了太贵了,我不坐了”,很麻烦。
在那里虽然有诸多不便,但饭菜确实很好吃。正所谓“食在广州”,那里的食物比北京上海都要美味。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很自由、可以轻松地、毫无负担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