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2日09:44 来源:新京报
日本现代著名的美术家与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1883-1959)虽然吃遍山珍海味,对料理饮馔,器皿杯盘的讲究与品味,可谓行家中的行家,最近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为了庆祝“和食”(日本菜)入选联合国文教基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特地举办了一个展览展出北大路先生的陶瓷食器作品集。 |
“另一种日本论的可能”
此书其实极富深意,而且在序言标题就透露作者寄意——“另一种日本论的可能”。我初读时,觉得有点异样,为何一本留学回忆劄记要提升到日本论这样的高度,未免言过其实,读后,果真如作者所言,在回忆的断片中,编织嵌入作者铙富学养的日本论。这些回忆的断片实际上是首尾一贯,章节次序亦非如乍看之下,随意编插,而是有层次,有先后,有深浅,有结构;这个结构是作者选择的叙述,从人(第一章《梅子小姐》)开始,最后归结在人世间的《王道乐土》(最后一章的标题),中间充满人文情怀与作者的终极关怀。
第一章《梅子小姐》,从时间顺序而言,并不是作者到日本以后最早的一段故事,而是进入东京大学社会学系以后“邂遘”的一位日本女性。第二章《黑田校长》才是作者刚到日本,在语言学校读书到鲤跃龙门上东大的经历。为何会有这样时间顺序颠倒的安排呢?我以为大有深意。梅子小姐是作者在东大社会学系读书时系办公室的秘书。这位日本小姐如同不少日本女性,有自然而然,令人愉快着迷的神情与性格,同时打扮入时,更令社会学系不少男同学有些憧憬,作者应该不是没有,但梅子小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作者而言,毋宁就是一个谜。尽管如此,梅子小姐的开朗笑声,她的阵阵香气,在作者笔下,读来有如亲历。我猜想作者的用意,自然不是主动暴露青春时期的朦胧情愫,而是在凸显直到他在东大遇到梅子小姐,他才对异乡的日本人有了完全人对人的感觉;在那刹那,对作者而言,中日两国历史恩怨与现实差异产生的无形障碍,才俄然春暖冰融。
交叉轴呈现的张力
全书的主题在第三章《神凤特攻队员》里展开。作者经由他打工的餐厅老板口里,首次听到日本战前无所不在的《教育敕语》正文时,才恍然大悟,原先对传统的认识,特别是儒学传统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予以足够的正视。所以,在文中,作者特别引用《教育敕语》正文的前半部,如:“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深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节录)。让读者无法逃避,同时,作者提醒读者,日本近代国家的两大支柱,其一就是《教育敕语》,其二,《大日本帝国宪法》。这是理解自明治维新以来近代日本的基础知识,因为这两份政治宪法文件承前启后,无比重要。这段布下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儒学传统与现代生活等几条光谱的交叉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