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8日08:41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近日,國內首部講述翻譯界生態的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掀起收視熱潮,引起人們對同傳這一行業的關注。同傳譯員是如何煉成的呢? |
“一些難詞,平時沒有准備一定翻不好,但實際上你是有准備的機會的,這樣的例子特別多”,蔡院森強調,“很多關鍵詞能否翻譯出來,他的決定因素看起來是偶然,但其實是必然的。同傳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備,看到新的東西要隨時思考能否翻譯出來,怎麼翻譯”。
除了語言之外,同傳新人還應該注意什麼?
作為一個同傳,除了提高語言翻譯水平,做好知識儲備外,還需要注意會場環境、同傳設備嗎?
蔡院森說,一般設備都會提前准備好,但是最好提前到達會場親自試一下設備、聲音。但是也不排除會議中途出現突發情況的可能。如果遇到中途聽不到聲音、或者耳機電流聲過大等嚴重影響翻譯的情況,可以提示主持人暫停調整設備。“很多人認為打斷會議、造成會場混亂不好,但是實際上在沒聽清楚或者沒有聲音的情況下翻譯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所以,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提出來。”
【小知識鏈接:同傳的時差】
著名口譯研究學者吉爾(Gile)曾經將口譯的完成定義為三項基本任務的配合,即聽力與分析、短時記憶、言語產出,這三者是此消彼長互相牽制的。因此在同傳中如何進行協調顯得尤為重要,譯員需要在翻譯中平衡這三者的關系,避免在某一任務中花費過多的精力。
聽力與分析和短時記憶的瞬時性導致語言產出與協調對翻譯的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言語的產出和協調的重要抓手是如何把握聽譯時差。
同傳的最高境界是聽者意識不到譯者的存在。因此除了同傳的准確與順暢外,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准就是達到時差的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