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2日13:0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初秋時節,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攜新作《來日方長》回國,人民網記者借此對他進行了專訪。 |
人民網東京9月22日電(張麗婭 周欣一)初秋時節,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攜新作《來日方長》回國,人民網記者借此對他進行了專訪。灰白頭發、身著白色中式襯衫的毛丹青有著一種文人氣質,健談而又不失謙和。從新書談起,到寫作感悟、工作歷程,言語之中,我們感受到了創作的智慧、生活的智慧。
雙語記錄《來日方長》
堅持不變之中的新嘗試
《來日方長》是毛丹青的第二部雙語作品,仍然延續了前幾部作品的風格---記錄生活、記錄感受。毛丹青說,我常年堅持紀行文學,並非虛構文本,是因為我覺得我的生活已經足以大於虛構,足以讓我來表達。
書中的手繪插圖使這部描寫日本的書更增添了幾分”日系范兒”。這是毛丹青第一次將自己的兒時的愛好以及教學中的小手段——手繪插圖融合到文學創作中。在日本從教的過程中,毛丹青發現手繪教材是讓學生集中精力聽課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近年來日本的動漫、手賬等文化元素在中國的流行,也是此次將手繪寫進文學的一個契合點。
這本書定位為日語學習類書籍,除了雙語、全文標注假名之外,還配有專業的日語朗讀音頻。毛丹青說,我作為日語作家,願意把自己對於語言的掌握表現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給大家提供學習的可能性。
16年日語寫作
“用你的語言來描寫你的靈魂”
談到外語寫作,毛丹青說,重要的不是詞匯的積累,而是在於詞匯的組合。怎樣與母語寫作的人競爭,超越對方,怎麼樣為對方提供一個沒有見到過的場景,他的做法就是“閱讀” :閱讀日常、閱讀風景、閱讀人生。“用他們的語言,用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視角、他們的所想所思,在一個共同的文化中去寫。” “我用你的語言來描寫你的靈魂,我自己在哪,不讓你知道。”
評價自己的作品,毛丹青說:“在日語母語的圈落裡可能會顯得比較異端”。他會將一些中文的詞匯直接運用到日語寫作中,比如“雞毛蒜皮”。“日語中沒有這種說法 但我會真的這麼寫,‘雞的毛 、蒜的皮’,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當我用來表示一個很瑣碎的事情的時候,他們覺得很新鮮。用非母語寫作需要一種勇氣,需要進行挑戰。”
在採訪過程中,毛丹青一直強調一個觀點:描寫日本人、日本文化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智慧。“過去是中國看世界,現在是世界看中國,所以我們文人不只是要提供一種知識,更應該提供某種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從語言當中來汲取,了解別人是為了豐富我們自己,知己知彼智慧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