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2日15:52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1994年,我终于办好了赴日留学的手续。到日本后,再次进入一所名为国际学友会的日语学校学习。该校是日本文部省指定日语学校,有奖学金,师资力量雄厚。 |
一起去赏樱。
■体验日美两国的不同企业文化
记者:在日本就职于美国公司,是否能适应他们的规则?
郑燕: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埃森哲咨询(日本)公司。进去公司后,首先是接受三个月的培训,学习很多美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在培训课程里,首先学习的是时间管理,然后学习编程等内容,所有资料都是英语的,写报告也要用英语,经常要加班,压力非常大。后来有过几次去美国接受培训的机会,和来自全球的同僚一起学习美国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埃森哲十几年前就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有统一的工作标准流程书,会考虑到项目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会很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我在埃森哲工作的四年做了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开始时都会有相应的面试,完成后都会有评价。连续三个项目评价最低级的话,就会被劝退辞职,当时提倡“UP or OUT”每年都会有25%的人被淘汰。工作强度非常大,有时候前一天晚上开完会第二天早上8点就要出方案,甚至被要求一晚上看完一本业务方面的书籍。第二年作为项目管理者我带了七个日本男生做一个财务系统项目,其中两位比我大十几岁的男士对我很不满意,我只有加倍的努力工作赢得客户和下属认可。项目组里有一名员工学得很慢,我多次陪他加班加点,帮助他完成工作。本以为会得到上司表扬没想到却受到了严厉批评,原因是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属于我计划的失误,因为客户是按小时计费支付工资的,我的这种行为会让公司蒙受损失,那名手头慢的员工早应该辞退。对此,我很吃惊,在中国加班帮助部下完成工作,怎么也应该得到表扬才是,而在埃森哲却是一个失误并受到批评。我想,这就是美国和中国在工作理念上的显著区别。我的计划管理,逻辑思维和高效工作都是在埃森哲被锤炼出来的。
记者:从美国公司转到日本公司工作,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郑燕:在埃森哲,经历了多次的高强度项目管理工作之后,我再进入别的公司就觉得非常轻松。2003年,我从埃森哲辞职,进入了日本电通公司。进入日本公司,令我高兴的是有了自己的办公桌,以前在埃森哲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桌。在电通我做营业兼国际战略策划工作,负责电通的一个品牌。不习惯的是,之前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计划,到这里后每个人的权责并不明确,感觉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差异非常大。埃森哲要求有逻辑性,所有工作都要有流程表,而这边没有。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习惯了日本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模式。
2011年6月,作为电通PR代表到北京担任了电通蓝标公司副总经理。刚到北京,第一感觉是对中国的很多事情不了解,环境变化很大。08年进入电通公关公司后,主要从事以中国为主的海外市场工作,也会经常出差,但是这次作为长期派遣再回到中国,还是有很多不习惯,包括饮食方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动向。不过,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逐渐适应了新环境,也拓展了人脉,各项工作也走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