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13:57 来源:海外网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核心是经贸互利。这将是影响今后一年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虽然中日关系仍会出现波折,但今后一年,“合作而不是对抗”,将是中日关系的主题。 |
众所周知,钓鱼岛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两个关键问题。回顾过去一年,中日两国围绕这两个关键问题的立场和态度的变化趋向,笔者认为在未来一年,中日关系将总体趋向缓和。
首先,中日双方达成“四项原则共识之后”,对钓鱼岛问题的处理均有所让步。虽然2014年中日在钓鱼岛海域争端不断,但是,在11月7日双方达成的“四项原则共识”中明确写道,“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直至11月底,中日已就建立防务部门海上联络机制达成一致,并就此展开工作。
中方在维护核心利益方面的严正立场,迫使日方面对现实。在APEC会议召开之际,日方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称,日本政府开始做出妥协。日本《东京新闻》更以“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立场争议,日本方面做出让步”为题,进行了报道和分析。以此为背景,中方已理性地逐渐“淡化”钓鱼岛问题。
同时,日本领导人在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上也有所收敛。特别是在2014年8月15日“战殁者纪念日”前,安倍更是放出“将不去参拜”的风声。在中日“四项原则共识”达成后,安倍虽然在电视节目中回答主持人是否将再去参拜靖国神社的提问时表示:“(四项原则共识)不包括对于个别事例的解释和处理”,采取了“搪塞”的态度,但我们必须注意,“四项原则共识”明确写道,“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强征慰安妇等历史问题,显然均包括在内。
还有一点不能回避的是,“四项原则共识”强调,“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笔者认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核心是经贸互利。这将是影响今后一年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安倍政权当务之急是提振日本经济,阻止经济继续下滑。安倍内阁将消费税从5%提高到8%,致使日本GDP在第二、第三季度连续下滑7.1%和1.9%。安倍增加消费税的外贸背景,正是逆差居高不下,而对华贸易逆差甚至超过522万亿美元。所以说,改变与中国的关系,对于提振日本经济有何意义,毋庸赘言。
另一方面,自2012年以来,由于两国的政治关系转冷,双边贸易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中日关系从“政热经热”到“政冷经冷”的现象令人忧虑。2014年1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布的在华日资企业调查显示,54.6%的企业表示将扩大和充实在华投资和贸易活动,仅6.2%的企业表示将缩小或撤离中国。但是,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结果显示,日本对华投资减少了42.9%。日本企业有意愿而无行动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对华投资对中国经济以及对中国的就业市场构成何种影响?同样毋庸赘言。
当然,在“四项原则共识”达成之后,钓鱼岛问题作为中日关系中的“隐患”,并未消除。今后“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是否如此前所表述和显示的那样,视中国为“威胁”;安倍政权是否将继续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彻底改变专守防卫政策并重整军备;是否在将“武器出口三原则”改为“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后,以“积极和平主义”为幌子对外军售,特别是对同中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国家军售,给中国制造“麻烦”;是否以加强“经贸合作”为由,与中国在多地区展开博弈,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日关系,值得中国警惕和关注。
但是,警惕和关注不是为了使中国周边局势紧张。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强调:“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笔者相信,虽然中日关系仍会出现波折,但今后一年,“合作而不是对抗”,将是中日关系的主题。
(冯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