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财经

中日在非“资产负债表”面面观

2014年03月13日16:49  来源:国际商报-商务汽车周刊

过去十年,新兴对非贸易投资与援助大国中国和曾经的对外援助第一国日本,在非洲的存在、介入与影响力上的确存在竞争。在非洲这个广袤难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交战场”上,中日两个竞争者又各自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新年伊始,中国和日本这对“亚洲冤家”将角逐竞争的主战场从急剧升温的东亚地区,延伸到了能为两国供给能源、开放市场的非洲大陆。特别是过去十年,新兴对非贸易投资与援助大国中国和曾经的对外援助第一国日本,在非洲的存在、介入与影响力上的确存在竞争。在非洲这个广袤难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交战场”上,中日两个竞争者又各自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记者分别从中日两国对非贸易、投资、援助、软实力与国家形象这四大方面入手,对比中日在非洲的“资产负债表”,评估日本与中国竞逐非洲的实力。

贸易

在数量上,中国完胜日本。自2009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前11个月,日本对非洲贸易额为283.8亿美元,其中日本出口107.1亿美元,自非洲进口176.7亿美元,尚未完全回升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中国2012年与非洲的贸易额高达近2000亿美元,2013年则预计突破2000亿美元。两者之间已经差了一个数量级。

然而,在质量上,中非之间的贸易却有很多“负债”。例如,中国产的商品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在“价廉”的同时,未必给非洲消费者带来很好的购物体验。相比之下,“日本制造”在非洲则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中国虽然对非洲整体逆差,但是这主要是资源类贸易导致的,而中国对不少非洲国家是大规模顺差,这也引发了不少抱怨。

投资

在投资额上,中国仍然完胜日本。2012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达217.3亿美元,同期日本则只有68.9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投资流量的数据,中国是25.2亿美元,日本则只有1亿多美元。

其实,日本对非洲的投资有着很长历史。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日本就已经大举进入非洲,开采矿产、开拓市场。然而,随着日本自身经济不景气,其对非投资也长期停滞不前。2006年左右,几乎在中国对非洲投资提速的同时,日本对非投资也大幅度增长。但是,好景不长,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日本对非投资。到目前,从纯粹的投资额上看,日本已经远远落后中国。这也是安倍如此心切地带着庞大的日企代表团访问非洲的原因。

不过,在软性的投资收益方面,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老师。日本在三四十年前,就开始对非洲资源进行摸底,基础资料工作做得很扎实。而中国直到最近才大规模在非洲开展勘探业务。在劳资关系方面,日本在非洲经营日久,已经形成了一套处理劳资关系的模式;而中国作为“资方”进入非洲的历史尚浅,在处理劳资矛盾时往往落入陷阱。

援助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数据,2010~2012年,日本对非洲官方开发援助总计56亿美元,其中包括对非洲开发银行的捐款、无息及优惠贷款、无偿援助,但不包括出口信贷。

与中国对非援助多为官方主导不同,日本的非官方对非发展援助在整体对非援助中比例不小,包括贸易保险和实体企业从进出口银行获得的贷款。据统计,日本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重债国家(HIPCs)非官方发展援助贷款的存量至少在1400亿日元,约合13.4亿美元。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没有完全公开数据。我们估计,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总额大约与日本持平。中国财政部2010~2012三年的对外援助总额累计462.21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的表态,可推算2007年对非洲的援助占30%。假设这一比例维持不变,那么2010~2012三年的对非洲援助总计约23亿美元,低于日本按其自身口径计算的56亿美元。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中还有一部分是优惠贷款。根据《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从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起,截至2012年5月,中国对非洲的优惠性质贷款批贷总额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超过了113亿美元,其中有一部分是带有援助性质的优惠贷款,另一部分则是不应属于援助的出口信贷。这样估算起来,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总额与日本大体在同一个量级上。

不过,显然中国援助增加的势头比日本更猛。这也是安倍此次急切地承诺三年内日元贷款翻番的背景。

软实力与国家形象

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20世纪60年代起,新中国与独立后的非洲各国交往密切。中国在自身尚困难的情况下,对非洲进行了大量援助。其中,坦赞铁路是中国援助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在非洲的“名片”。这些援助为中国争取到了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留下了良好的历史形象,尽管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新的时期,非洲人普遍为中国的崛起而惊叹——特别是对比自身缓慢的发展速度。同时,中国的功夫片早已在非洲流行。而近几年,中国的都市剧也开始占领非洲的市场,其中标志性的就是《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文逐渐进入非洲大学的课堂。

然而,中国的负面形象也随着发展而深入非洲。中国人与非洲人在文化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成为一些矛盾的根源,其中突出的是劳资矛盾、“非法移民”问题和环保问题。甚至饮食也是如此,“中国人什么都吃”成了非洲人眼里中国人的不二形象。

相比于从明代就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的中国,日本的确是非洲的新参与者。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才在日本蓬勃发展的经济中成为棉产品出口的重要贸易伙伴。之后因为工业结构挑战,除了两次石油危机期间,日本减少了在非经济利益。

  1. 分享到:
  2. (责编:张靖、陈建军)

编辑推荐

  1. 中日金融精英话经济
  2. 男人也爱HELLO KITTY?
  3. 浜松市光伏产业
  4. 日本肯德基采用本土鸡肉
  5. 粮食自给率39%
  6. 索尼高额售楼
  7. 中华总商会15周年
  8. 日本清酒耀京城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财讯播报

  1. 日系摩托车日系摩托车
  2. 中日经贸中日经贸
  3. 中日产业报道中日产业报道
  4. 在华日企动向在华日企动向

中日经济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