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时政

专家详解:日本“一强多弱”的政党格局【3】

2015年07月06日10:03  来源:新华网日本频道

政党体制,亦称政党制度,是国内学术界研究日本政党及政党政治的主要视角。迄今为止,有关当代日本政党及政党政治研究的综合性成果,大多是基于这一视角。
原标题:专家详解:日本“一强多弱”的政党格局

二 “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前景

“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前景如何,将受到国政选举、内阁业绩、在野党重组以及选举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左右。

(一)2016年参议院选举

自民党能否赢得2016年参议院选举,将直接决定“一强多弱”政党格局是否延续。

对于自民党而言,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之后的参议院选举往往是危险的,会担心“赢多之后的反弹”。事实上,自民党连续在众议院、参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先例并不多。作为例外,自民党已经连续在2012年12月众议院选举、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与2014年12月众议院选举中实现“三连胜”。

由于现阶段在野党存在感的淡化,自民党继续赢得2016年参议院选举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由于安倍内阁为修改宪法而可能再次提前解散众议院,因此也并不能排除2016年夏季“众参两院同日选举”的前景。若如此,同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很可能会束缚选民实施反弹的选择,增强自民党胜选的概率。

(二)安倍内阁的规制改革

进入2015年,为了将广大选民对“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期待转换为经济增长的切肤实感,安倍内阁开始对农业、劳动、社会保障、能源等领域的“岩磐规制”实行改革,这也是安倍内阁实施增长战略的关键所在。但是,规制改革触动了业界团体的核心利益,必将对自民党的社会支持基础产生深远影响。

仅以农业领域的规制改革为例。众所周知,在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是最重要的农民组织,也是自民党的重要社会支持基础,发挥着聚集选票的作用。关于农协法修正案,安倍内阁主张通过削弱农协权限使之成为一般社团法人,废止法律认可的上纳金以及对地区农协的指导、监察权限。与之相对,在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的自我改革方案中,则要求保留农协法上规定的指导、监察权限。在2014年众议院选举中,JA全中的政治团体对于自民党候选人,以推荐作为交换条件,要求其支持自身所整理的农协改革方案。结果,190人受到推荐支持,其中185人当选。担当农协改革的西川农相是现职阁僚中唯一在小选区落选的,原因之一就是反对改革的农业票的背离。

(三)在野党重组

“一强多弱”政党格局使在野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在野党如何通过重组来抗衡安倍内阁及执政党,乃至实现“政权交替”,既是一个紧迫的严峻课题,又似乎任重道远。

关于在野党重组的紧迫性,2015年3月16日,小泽一郎在东京都内发表演讲,指出:“自民党政权如果延续五年、十年,在野党必定消亡”,“民主党、维新党与生活党一起创建新框架,争取获得300个议席”。

但是,2015年初,民主党与维新党在如何实现在野党重组的问题上,仍各有考虑。事实上,维新党对民主党的“工会依存”体制持批判态度,但冈田克也出任民主党代表后,依旧采取了重视工会组织“联合”的态度。另外,根据读卖新闻社对2014年众议院议员候选人的调查结果,对“与民主党联合”持积极态度者,在维新党中所占比例为83%,生活党为95%;对“与自民党联合”持积极态度者,次世代党全员如此,维新党仅为18%。

不论如何,在野党势力若不重组,在相当长时期内恐无力通过众议院选举来实现政权更迭。

(四)选举制度改革

在日本现行宪法体制下,众议院选举制度的类型选择,是影响政党格局及政党体制形成的最直接的制度性因素。

1996年众议院选举实施小选区比例代表制以来,纠正“一票价值”不平等,是近年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动力。在2014年众议院选举中,有关选举制度改革的政策论争,仍集中在纠正“一票价值”不平等以及削减议员定额上。自民、公明两党提出众议院比例区定额削减30名的方案,民主党与生活党主张“小选区定额削减30名,比例区定额削减50名”,日本维新会主张“小选区定额削减60名,比例区定额削减84名”,共产党与社民党反对削减议员定额。上述改革动向,尚未涉及有关选举制度的类型选择,有关如何修正总额达320.1日元的政党补助金,也尚未展开讨论。

综合上述四种因素,预期“一强多弱”政党格局延续至2016年参议院选举之后的可能性很大。

如何评价“一强多弱”的政党格局,关键在于如何认知在野党势力“多弱”结构的消极影响。对于安倍内阁而言,“一强多弱”政党格局促使其决策效率得以提升、施政方针得以推进,发挥了“积极性”作用。但对于健全的民主主义社会而言,多个强有力的竞争性政党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在野党势力的整体弱化不仅导致选民因政党选项受限而无法改变现状,还导致决定日本国家发展路线的平衡机制受损。

对此,2014年12月11日,生活党代表小泽一郎做客BS日本电视台“深层新闻”节目,就众议院选举发表评论指出,“虽然众议院选举是政权选择的机会,但对在野党而言无力倡导政权更迭是不利的”,在野党势力若持续弱化,“日本的民主主义则没有未来”。并且,“2015年以来,凭借上一次众议院选举的压倒性胜利,在‘安倍一强'态势持续强化过程中,公明党的存在感弱化,不仅在安全保障领域,政策层面上自民、公明两党政策主张相左的情况不时出现,公明党对安倍政权所发挥的‘刹车'机能正在弱化” 。

事实上,“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产生,虽是选民投票的结果,却始终未能获得选民在政治意识层面上的认可。例如,2014年3月,根据读卖新闻社与早稻田大学联合实施的舆论调查,主张“今后政权更迭为好”者所占比例为65%,期待“两大政党与多数小党存在”者所占比例为56%。2014年12月,根据读卖新闻社对众议院选举结果实施的舆论调查,认为能与自民党相对抗的在野党是“必要”者所占比例高达82%,表达了不认可“一强多弱”状况延续下去的强烈呼声。

同时,“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产生,也与冷战后日本引入小选区制的政治改革目标——建立两党制相距甚远。“日本近年进行了选举制度改革,努力建设日本的两党制,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不良的意外后果。”这说明,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能否实现,还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政治生态与之呼应。小选区制虽在理论上是一种有利于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设计,但当日本选民倾向于选择两大政党之外的“第三极”势力时,小选区制的两党制构建机能反而遭到了削弱。

因此,“一强多弱”政党格局体现出一种矛盾的乖离:选民投票结果与选民政治意识的乖离,制度实践结果与制度改革目标的乖离。这说明日本的政党政治不能仅靠制度主义研究视角来加以阐释,必须与其国内政治生态结合起来考虑:相同的制度规定,与不同的政治生态相结合,会产生不同的体制运作结果。遵循这一思路,还有利于我们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思考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取向。

战后70年来,日本在现行宪法制度规定下走过了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但该宪法制度并不能完全保障日本未来的道路抉择。在政治右倾化趋势加剧、国家“全面正常化”提速的政治生态环境中,不论修宪与否,日本未来的国家发展道路都具有摆脱宪法制度规定的潜在性,值得警惕。对此,我们在关注日本国内各项制度性改革的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其政治生态的重大变化。(作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万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新华网日本频道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1. 分享到:
  2. (责编:刘戈、张璐璐)

编辑推荐

  1. 安倍将与普京第13次会晤
  2. 五万日本市民举行护宪集会
  3. 日欧将加速自由贸易谈判
  4. 安倍赴地震灾区视察灾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今日要闻

  1. 李克强会见日本外相李克强会见日本外相
  2. 程永华大使赴熊本灾区程永华大使赴熊本灾区
  3. 奥巴马将访问广岛奥巴马将访问广岛
  4. 日本外交新动向日本外交新动向

军事瞭望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