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6日16:08 来源:新华网
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是怎么做到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的? |
【防灾减灾体系成熟】
为尽量减少自然及人为灾害造成的损失,日本先后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灾难救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发生灾害后应采取的对策。
日本建立了一套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运输体系,确保灾民在灾后能及时获取必要的救急物资。首先,鼓励每个家庭在家中储备救灾物资,存放能够维持一家人三天到一周的饮用水和食品。其次,在各个自治体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或储备点,储备帐篷、被褥、发电机及燃料、手电和食品等应急物资,该地区一旦发生灾情就可以及时就地发放,保证灾民的生活必需。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的防灾仓库内储存了各种防灾物资。例如在东京六本木新城的防灾仓库里,储存了10万人份的应急食品,有罐头、自热食品、瓶装水等各种应急食品。此外还有垃圾袋、湿纸巾、安全帽、内衣、毛巾等日用品。这里的饮用水、应急食品能保存3至5年。
【民众防灾意识强】
日本民众的较强防灾意识和和丰富的防灾知识也在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中起到重要作用。日本政府会向民众分发地震防灾手册、传授预防海啸的知识、举行防灾训练、熟悉避难路径和避难屋所在地等。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是9级强震,由于防灾意识的普及,灾民们能够有条不紊开展自救。
日本的地震教育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社会上也时常开办一些防灾救灾展览和研讨会。许多地方都有专门的地震防灾中心,主要向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普及地震相关常识,并由专业人员传授正确的急救和自救方法。
日本政府于1960年将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各地在防灾日前后经常举行各种防灾演习,以提高救援部门应急反应能力和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日本主妇们长期从事家务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室内防震经验。由于地震可能引发燃气管道破裂甚至火灾,因此一觉察到大地摇动她们就立即关闭厨房火源,打开可出逃的门窗。日本家庭通常会准备几个“防灾袋”,里面有多种应急用品,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筒、毛巾、口罩、绳索、口哨等。主妇们会定期检查和更换这些应急用品,以防过期或失效。
在办公室、商场、街道等其他场合,日本人也设计了不少避险和互救方式,比如牢记发生地震时避免停留在货架或悬空物体附近,一些公共场所绘制有详细的逃生路线图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