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6日13:50 来源:解放日报
“安倍经济学”推出已近4年,提振经济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就业方面,兼职员工大幅增加、薪资水平上涨乏力、就业高龄化趋势三大结构性症结难调,仍深深困扰日本经济增长 |
工资就是不涨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公布的数字,日本2015财年实际月平均收入较2014财年下滑0.1%,出现连续5个财年减少的局面。考虑物价上涨因素,2015财年名义月平均收入也仅上涨0.2%,其中正式员工名义月平均工资为40.91万日元(1美元约合109.5日元),同比微增0.5%,而非正式员工工资还不及前者四分之一,仅为9.79万日元。
工资上涨是“安倍经济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当民众手中的钱多了,或是工资上涨预期增加了,消费意愿才能提升,占日本经济总量60%的国内消费才有望增长。但就本财年来看,预期工资增长仍然很低,这让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感到失望。
其实,日本企业并不是没钱给员工加薪。从日本央行最新发布的企业经济调查结果来看,日本企业利润率约为14%,接近1985年开展此调查以来最高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日本企业用人需求旺盛,企业员工也本应手握涨工资的主动权。
事与愿违的原因,一是非正式员工比例大幅增加,二是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目前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企业多为服务业中小企业。它们不仅规模较小、工资低,且生产效率低下,对加薪意愿也不强。例如,医疗保健和餐饮服务业等劳动生产率为负增长的领域,在2014年却创造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工作岗位,远高于金融和IT行业等高生产率部门。这也意味着,低薪资水平的低生产率企业和薪资较高的企业对员工需求正反向发展,低薪员工的大量增加导致整体工资水平增长停滞。
银发上班族增多
根据总务省的数据,2015年日本正式和非正式员工中,65岁以上老人的人数分别增加5万人和30万人,日本老年劳动力正大幅增加。
日本老年人不得不重新拎起公文包,继续为推动经济社会前进“发挥余热”,主要原因是日本社会少子老龄化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截至2015年10月,日本65岁以上高龄者增至3392万人,其中有13.5%仍在工作。有超过70%的受访老年人表示,仍希望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这一方面源于日本老年人更期待有价值的老年生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日本老年人缺乏对晚年生活的安全感。
随着日本人口、特别是新生儿人口不断减少,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在日益下降,日本老年人对仅依靠养老金生活的前景感到不安。有数字显示,自2015年4月起,日本公共养老金的领取额每年将下降1%,预计在今后30年内将减少20%。更多老年人不得不通过延长职业生涯时间,以保障收入来源。
日本丽泽大学清水千弘研究室曾指出,以日本北海道一座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城市夕张命名的“夕张现象”,是日本进入超高龄社会的真实写照。由于人口减少以及养老负担加重带来的支付能力下降,预计到2040年,日本全国地价平均将降至2010年的约三分之一。
若要维持现有地价水平,日本必须将劳动年龄从目前的64岁提高到74岁。也就是说,在不久的未来,日本人很可能要工作到75岁才能领取退休金,这将大大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