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9日16:07 来源:北京晚报
里约奥运会的桑巴大道,见证了韩国射箭运动员在男团、女团、女子个人和男子个人四个项目夺金的全满贯。韩国队在射箭运动方面笑傲世界,行益于射礼在韩国民间的普及。射礼源于中国,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而传入韩国,并在此发扬光大。 |
射礼传入日韩被发扬光大
韩国弓道源自中国的“乡射礼”,从文字内容看,很明显是出自中国的《礼记》、《论语》等古代典籍。到现在,朝鲜弓和弓术也是世界上两大传统弓道之一,另外一个是日本弓道。韩国始终能遵循这种弓道传统,至今得以保持和发扬。《弓道九戒训》和《执弓八原则》是射手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弓道九戒训指:仁爱德行,诚实谦逊,自重节操,礼仪严守,廉直果敢,习射无言,正心正己,不怨胜者,莫弯他弓。执弓八原则指:先察地形,后观风势,非丁非八,胸虚腹实,前推泰山,后握虎尾,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在弓道的修炼过程中,强调身心浑然一体,直至达到“无心”的境地。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竞技运动,而是兼有儒家修德养性的要求。
韩国射箭也是韩弓的一种传统,在民间也相当普及。首尔城北区有一座依山而建的贞陵公园,其中的白云亭是朝鲜历代举行乡射礼的地方,也是韩国如今弓道协会的本部。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声势浩大的射礼活动,吸引各地的人前来参加。 《礼记·射义》传入日本,成就了日本弓道。日本现代的弓道正是将《礼记·射义》和江户时代的《射法训》一道奉为国之经典。射礼在日本出现了不以杀伐为目的的“文射”。射箭从此演绎成了张弓搭箭、竞射饮酒的娱乐文化,日本的社会也从此诞生了君臣之义、长幼之分,由于日本和弓与中国弓箭的不同,使得日本弓道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运动形式。
日本后期因为弓道发展与定义,形成了不同的弓道流派,日本现存的弓道流派有:小笠原流、日置流、本多流、大和流等。现代弓道已不具备军事格斗意义,而是加入了礼仪要素,成为了一种注重身心素质双修体育系统。
当代日本的弓道,更具备了一些具备祈福性质和礼仪性质的运动,在日本的新年或者节日里,在神社举行射礼与拉弓仪式以祈求富贵平安,成为日本至今延续的礼仪活动。与中国射礼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弓道融合了其本土的泛神论与禅宗思想,这让日本的弓道有宗教性的色彩。
明代射礼在北京重现
随着民间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视,射礼也成了传统文化爱好者“复兴”的一个重要项目。不久前一些在历代帝王庙恢复的射礼为大射礼,即天子、诸侯祭祀前举行的射祀。关于大射礼,史书上最早的记载是《通典·军礼》: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与诸儒于石渠阁讲论经义,议及大射礼与乡射礼用乐之区别。而《后汉书·明帝纪》则载,永平二年(59年),“临辟雍,初行大射礼”。清代后期,随着西学东渐和文化西化,我国的射礼一直处于中断状态。
2014年,按照明代礼制复原的大射礼在北京历代帝王庙隆重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历代帝王庙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代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民国后祭祀停止。如今历代帝王庙已经修缮一新,完全根据明代旧制进行修缮,可以说是北京城内保存较好的明代园林庙宇景观,在历代帝王庙举行射礼更有恢复明代射礼的必要。
明代主要射礼仪式包括:三耦、有司、众执事排班如仪;起鼓司正,即鼓生敲击建鼓;一番射,即不和音乐的交替射箭;二番射,要求同在一耦的两个人根据音乐的节拍同时射出箭矢,未和音乐击发,即便射中、中采,也不算射中,音乐演奏雅乐《狸首》等,一字一音,一音四拍,和缓凝重。
李泰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