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4日13:30 來源:新華網
在日本迎來戰敗69周年之際,在以安倍政權為首的歷史修正主義勢力妄圖將時鐘倒撥的逆流中,重新思索“8.15”的歷史寓意,與遺忘和謊言對抗,正成為日本社會亟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軍國主義罪惡的侵略鐵蹄終於止步於這一天。
在日本迎來戰敗69周年之際,在以安倍政權為首的歷史修正主義勢力妄圖將時鐘倒撥的逆流中,重新思索“8.15”的歷史寓意,與遺忘和謊言對抗,正成為日本社會亟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最新一期《世界》雜志刊文指出,當今日本社會中經歷過戰爭的人越來越少,不知道戰爭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出現了集體自衛權這樣的問題,更是有必要回顧歷史,以史為鑒。
“8.15”,一個日本老兵眼中的恥辱與新生
“每年的‘8.15’對您意味著什麼?”
聽聞記者的提問,89歲的日本老兵沖鬆信夫說,這個問題一言難盡。
沖鬆邊思索邊緩緩開口:“對於許多日本人,‘8.15’有雙重意義,一是恥辱日,因為日本戰敗了﹔但也可以說是日本從軍國主義轉為民主主義的新生日。”
對沖鬆本人來說,1945年的8月15日,卻是不折不扣的新生日,他的另一個“生日”。69年前的盛夏,作為日本陸軍第六航空軍特攻部隊“振武隊”一員,受訓3個月的沖鬆正准備飛赴沖繩實施自殺性攻擊。8月15日,他和4名同伴接到出擊命令,但因為轉飛的機場遭空襲,他們未能按時出發。就在當天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啊,得救了!”沖鬆說,他當時在心裡慶幸不已,但又不敢在臉上流露出來。
沖鬆的哥哥則沒有這麼幸運。在廣島搞運輸的哥哥同年8月6日死於原子彈爆炸,尸骨無存。“我母親說,哥哥是代替我死的,”沖鬆一臉哀痛,“如果沒有廣島的原子彈(就不會有投降),我肯定會死。”
戰后,沖鬆深刻領會到“8.15”是日本的新生日。1961年,前日本陸軍中將遠藤三郎創立“日中友好舊軍人會”,提出反省戰爭,鏟除戰爭根源,促進日中友好。沖鬆受其感召入會。后來,該組織改名為“日中友好8.15之會”,現有數百名成員,但經歷過那場戰爭的老兵目前隻剩寥寥十余名。該團體的核心理念是“軍備亡國,反戰和平”,“正視過去是歷史認識的原點”。沖鬆現在是作為負責人的代表干事,雖然已經年近九旬,他仍不懈地參加各種演講和講座,把慘痛的戰爭記憶和反省精神傳遞給更多的日本人。
在沖鬆他們看來,安倍政權無論是參拜靖國神社,還是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軍備舉措,都是逆潮流而動。安倍內閣的危險暴走,原因之一正在於國民的漠不關心和無所謂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