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1日09:46 來源:新華網
中國制造業要向高端轉型,就必須依靠“匠人精神”。不過,日本制造業的的衰敗則帶給我們一個教訓——對“匠人精神”的發揮,也要適可而止。 |
但問題是,工業刷,只是一個工業設備,又不是個消費品,外觀並不重要,你花那麼大力氣,把它做那麼漂亮干嘛?並非所有的產品都有必要當做藝術品來打造,匠人把精致當做一種追求,當然是好事情,但前提是,客戶得願意為你的這種心結買單才行啊。
我曾經在台資的OEM工廠(電子類)裡工作過一年,深刻體會到生產上追求完美主義會帶來效率的降低,以及造成多大的浪費。比如,一款液晶顯示屏,僅僅換一個不同顏色的外殼,就會被視為“新產品”,然后,所有的測試流程都要從頭再來一遍,哪怕是與換外殼毫無瓜葛的電子元器件,也得重新接受檢測。每一個環節,可都是成本啊。
另一方面,那段時間,我先后服務過美國客戶和日本客戶。日本客戶,對產品的細節,要比美國客戶挑剔得多,甚至是苛刻到無聊的程度。我們做的很多樣品,在美國客戶那裡能夠輕而易舉地通過,但到了日本客戶那裡,就會被挑出一大堆毛病。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追求極致完美所產生的成本,最終都由日本客戶自己承擔了。
沒錯,發揮“匠人精神”,是可以使產品更完美﹔然而,在“邊際成本上升”及“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下,產品質量在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后,再進一步發揮“匠人精神”使之更加完美,可能得不償失。湯之上隆書中的“過於苛求於性能與指標的極致,而忽視了市場實際需求水平,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要義正在於此。這種不惜成本打造出來的“藝術品”,更接近於奢侈品,似乎僅適合賣給那些不談性價比的土豪,但在整個大市場中,不追求性價比的客戶所佔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制造業在向高端轉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轉型升級后的高質量產品,價格可能會很高。盡管人們的消費能力會提升,但並非所有人都可以購買價格較高的產品,很有可能到后期就出現高質量、高價格產品供過於求。如果企業過度追求創新而不顧市場實際情況,不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想實現一步到位的高端技術發展,最終的產品很可能有價無市。
因此,中國制造業向高端轉型,既要發揮“匠人精神”,又要注意避免矯枉過正的風險。(作者: 蘇清濤)(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