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社会

专访社科院学者刘志明:中日传播应避免商业民族主义

2014年09月09日10:14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此前在采访其他人的时候,当问及初到日本有哪些不适应、发生过什么尴尬事时,总能听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但刘志明老师则是一个例外,他的回答是“基本没有”。

本期人物:

刘志明,男,1962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1989年-1991年在日本一桥大学进修和从事合作研究。1995年-1997年任日本神户大学副教授,1998年任日本国语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任传媒调查中心主任、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首席专家。共主持国内外舆论调查、传媒调查上百项。主要学术成果有:《电视学原理》、《广告传播学》、《中国传媒与日本形象》、《中日传播学》、《中国舆情指数报告2013》、《中国新闻年鉴》(传媒调查卷)等。

记者手记:

此前在采访其他人的时候,当问及初到日本有哪些不适应、发生过什么尴尬事时,总能听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但刘志明老师则是一个例外,他的回答是“基本没有”。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刚刚起步,日本处于泡沫经济的巅峰时期,在中日差距最大的时期来到日本,问及这种差异带来的心理负担时,刘老师的回答依然是“基本没有”。谈到当时的留学感受,刘老师说的最多的是“真心实意地学习”,或许就是当时对未知的渴求淡化了对其他不适的记忆。“真心实意”普普通通的几个字,我却从刘老师那里感受到的是纯粹的谦逊。

采访实录: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留学的?当时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刘志明:1989年到1991年的两年间。严格的说,不算是正式留学,属于公派进修。当时的中日关系处于一个转折期。从改革开放到1988年的10年间,可以说是中日关系的“蜜月期”。两国的经贸合作、政治关系都很密切。民间国民感情也处于历史最好状态。从日本做的各种舆论调查结果看,在80年代,半数以上的日本人对中国抱有好感,最高时达70%以上。1988年中国也做了第一次对日好感度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喜欢日本和讨厌日本的基本持平。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两国相互肯定的时期。但从1989年开始,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两国关系出现冷却与恶化的趋势。

  1. 分享到:
  2. (责编:张丽娅、陈建军)

相关专题

编辑推荐

  1. 金池受邀中韩歌会
  2. 日奥运场馆被指“像乌龟”
  3. 日本奇葩的“双十一”
  4. 日本国际小姐遭吐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社会热点

  1. 日本前首相音乐剧反串日本前首相音乐剧反串
  2. 俄罗斯9岁小嫩模俄罗斯9岁小嫩模
  3. 印象深刻的日本名人印象深刻的日本名人
  4. 历代小龙女PK历代小龙女PK

日本故事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