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4日11:19 来源:中国网
牛排端上餐桌,这位先生缓缓切下一小块,入口细嚼后,随后说道,“做这道的厨师是一位35岁左右的男性,他今天的心情应该不错……”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一幕,来自一位在日本料理界被称为“食神”的人物,日本著名料理评论家山本益博先生。 |
“怎么样将食物吃的好吃,比吃美味食物更重要”
大家在日剧经常看到的场景是,日本人在开餐前,一般会说一句“我开动了”。这是因为在日本人看来,万物皆有生命,人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营养,维系自己的生命,因此会说这句话来表达对食材由衷的敬意和谢意之情。
“同时,对精心烹饪这道食物的厨师,也要含着尊敬之情,因为他们在做这道菜的时候,是花费了大量心血的,对于作为食客的我们来说,在开始享用食物的时候,不应漫不经心,而应当心怀感恩之情,想办法来在“吃”这个环节上,让食物更加美味。”山本先生说。
如何才能将食物吃的好吃呢?其中也大有学问。
美食大师山本先生以生鱼片为例说,生鱼片中分为“红赤身”和“白赤身”,应该从哪一种先开始吃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爱吃什么就先吃什么呗。
但实际上,不能这么“任性”。最佳选择是从“白赤身”开始吃。因为白赤身口感更清淡,而金枪鱼等红赤身则含有的油份更多,口感更浓郁,如果先红后白,可能就会食之无味了。同样,在选用佐餐酒时,也应该是先喝白葡萄酒,再喝红葡萄酒。这就是在享用美食时应遵循“先清淡、再浓郁”的准则。
“在我看来,在用餐的时候,随时能思考怎么吃食物会更美味、更可口,并使之成为自己的思考习惯,是最能享用到食物百分百的美味的。”山本先生说。
美食是跨越隔阂的共通交流
此次来华,山本先生是受邀担任原厨(北京)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顾问,对于美食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山本先生对此也感触良多。
无论此前有没有品尝美食的经验,当人们在吃到美食的一瞬间,“真好吃!”这种发自内心的赞叹,是放之四海皆准。
在山本看来,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目前却存在一些隔阂,双方都迫切需要去了解真实的对方。那么,彼此的饮食文化无疑是很好的媒介。
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初到中国,品尝地道的中国美食,在感叹“哇,真好吃”的同时也会产生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好感。同样,当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街头吃到美味佳肴时,心中也一定会涌起对日本的好感。
“美食,不仅仅能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能联通人心”。山本老师感叹到。
“在过去的40年里,去过法国200多次,在不同的餐厅吃过5000次以上,这才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今后我也希望能用相同的方法,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中国菜。”
用美食来促进文化交流,并非一句空话,山本先生此前已有成功的经验。他因长年促进日法美食间的交流,在2014年更获赠二等勋章,这一殊荣全世界仅有2000余人获得。
“在这一过程中,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借助美食的力量来让中日两国的关系更进一步。”(记者 吴琼静 申基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