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9日14:2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如今,全球銀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剛剛成長起來並走出國門的海外中資銀行發展態勢究竟如何?尤其在成熟的發達國家市場,中資銀行在經營上面臨哪些困難,又具備哪些優勢?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記者近日對交通銀行(交行)東京分行行長夏慧昌進行了獨家專訪。夏慧昌結合日本市場的特點,以及交行東京分行近18年的發展經驗,就相關問題與記者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
人民網東京9月19日電(記者 孫璐 趙鬆 滕雪)近十多年間,中國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加入WTO后的各種考驗,GDP躍居全球第二,與世界經濟的聯系也更為緊密。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銀行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積極參與海外並購,增設或強化海外分行。
然而面臨全球銀行業的激烈競爭,剛剛成長起來並走出國門的海外中資銀行發展態勢究竟如何?尤其在成熟的發達國家市場,中資銀行在經營上面臨哪些困難,又具備哪些優勢?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記者近日對交通銀行(交行)東京分行行長夏慧昌進行了獨家專訪。夏慧昌結合日本市場的特點,以及交行東京分行近18年的發展經驗,就相關問題與記者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交通銀行東京分行行長夏慧昌
記者:您從事銀行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從業內人士角度出發,您是怎樣看待當下中資銀行國際化潮流的?您認為中資銀行在海外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夏慧昌: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給全球金融業和世界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但是,給中國銀行業卻帶來了“國際化”的契機。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銀行業原先“國際化”程度不高、金融創新不足,恰恰在金融危機中遭受損失較小﹔另一方面,在2005年至2007年間,交通銀行和工、中、建等國有大行順利完成了“重組—改制—上市”三部曲式改革,補充了資本,增加了盈利。隨著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銀行業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已是必然。
關於競爭力,坦率地說,雖然中國銀行業近年來進步很大,但是我們與國際先進大行相比,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差距。一是在風險管控方面,我們在識別和計量客戶及業務風險方面還缺乏歷史數據的支撐,另外現行風險控制體系是否真正有效,也還沒有經過完整經濟周期的考驗﹔二是在服務客戶的理念和手段方面,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大多數還停留在口頭上,客戶的實際體驗與其期望之間還有一段距離,作為管理和服務手段的信息技術系統雖然已經有了極大改進,但在信息系統集成技術運用方面與國際上先進的跨國銀行相比還存在差距﹔三是在銀行業務操作和管理上,距離標准化、流程化和規范化還有相當的距離,管理方式的改變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但是我們也有優勢。首先,我們背后依托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這個經濟體現在仍然以年7%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其次,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變得更有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國企業和個人接受並使用人民幣﹔第三,中資銀行國際化發展還有一個“獨特”優勢,那就是世界上有一個遍布全球的龐大的華人華僑華商群體。有學者統計,現今海外(港澳台除外)華人華僑總數大約有5000萬,華商總資產保守約3.7萬億美元。這為中資銀行在海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客戶市場。如果中資銀行能夠針對這一群體開發出適當的金融產品,不但可以發展自身業務,而且會密切華人華僑華商與祖國的聯系,有利於全球華人世界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記者:交通銀行的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國際化”,能否向大家具體介紹一下交通銀行國際化戰略,以及東京分行近年來的經營狀況?
夏慧昌:很多人知道交行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商業銀行,但是不知道交行國際化發展探索的歷史同樣悠久。交行1908年成立后,1909年就在越南西貢設立了代辦處。其后的30多年間,先后在海外開設了新加坡分號、香港分號,仰光分行,駐日(東京)經理處、諒山通訊處、西貢支行、海防支行以及菲律賓交通銀行等。上世紀九十年代,交行又重啟了海外設點的步伐,先后在紐約、東京、新加坡、首爾、法蘭克福、澳門等設立了分行。
2009年,交通銀行提出了“兩化一行”發展戰略,即: “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再次加快了國際化發展的步伐。按照“以亞太為主體,以歐美為兩翼”原則,近兩三年來,交行先后在胡志明市、悉尼、舊金山和台北設立了分行,在倫敦設立了子銀行。目前,交行在境外銀行機構已經達到12家。
東京分行自1995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服務華人華僑及中資企業,致力於推動中日間經貿往來的增長,一直堅持穩健合規經營。近年來,東京分行也抓住機會,大力發展各項業務,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一是資產規模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東京分行資產規模已經達到3300億日元,較年初增長40.5%,是三年前的3倍多﹔二是盈利水平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實現稅前利潤20.26億日元,同比增長75%,較三年前翻了兩番多﹔三是不良資產逐年“雙降”,減值貸款余額下降到2.46億日元,減值貸款比率下降到0.08%﹔四是資產收益率、淨息差持續提高,成本收入比持續下降﹔五是客戶規模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