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0日08: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與支持,與對天皇的熱愛之情,將日本社會引向了以信念倫理為主導的國家政治方向,在政治活動中,隻遵循自己的信念,對於國家政治行為的后果,缺乏理性的考量,對責任倫理的忽視,使日本義無反顧地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 |
這裡的理,不是指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或者是倫理。這裡所提到的理,指的是理論日本德川時代思想家們的思想,包含了很多資產階級啟蒙精神,但是這種啟蒙精神並沒有被系統化,理論化,而是被感性的表達出來,這和日本重情輕理的文化特征有關。
關於日本人的國民性,富永仲基用一個字“絞”來概括,真切地表達了日本人的真情性和緊迫性。看國學大師本宣居長的《物哀》和山本朝常的《葉隱》,不難體會出日本人情感在心裡活動中佔據主要和支配地位的思維方式,人與人之間聯系的主要紐帶,是情感。利用民眾對天皇的傳統感情,能夠有效地聚集民眾的力量,進行國家的建設,但是這種重情輕理的心理特征往往使民眾輕易地信仰某種基於情感之上設立的“法則”,容易走向狂熱,傾向極端,進而迷失方向。
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很重要,方向錯了,或許慢和停滯才是一種進步。日本進入軍國主義階段,就是國家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的錯誤,日本在傳統上缺乏像西方那樣將理論作為一種體系來思考的習慣,這也許是日本近世涉及到的資產階級的思想,沒有上升到能夠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理論高度的原因之一。
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與支持,與對天皇的熱愛之情,將日本社會引向了以信念倫理為主導的國家政治方向,在政治活動中,隻遵循自己的信念,對於國家政治行為的后果,缺乏理性的考量,對責任倫理的忽視,使日本義無反顧地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摘自:馬冰潔《日本傳統文化對日本近代化的雙重作用》,原載於《文學教育》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