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7日08:01 來源:新民晚報
武士道鼓動近代以來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人不惜生命為天皇、為日本帝國而戰,給東亞和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
深受新渡戶稻影響的日本數學家藤原正彥則在《國家的品格》(2005年)一書中明確主張“武士道精神的復活”,並寫道“二次大戰以后,武士道精神急速地衰退,但是實際上在昭和(1925-1989)初期前后就開始一點點喪失。因為這個原因,日本所以會出現盧溝橋事件以后侵略中國那樣一種卑劣的行為。”在他看來以強凌弱,決不是真正的武士道。而“武士道”作為日本傳統封建社會的遺風也一直受到大多數學者的批判,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曾明確指出,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排除了武士道原來的野蠻成分而再造了一個清新、正當的武士道。
武士道鼓動近代以來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人不惜生命為天皇、為日本帝國而戰,給東亞和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是為什麼日本人直到今天依然對此津津樂道、不輕言棄,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武士道由於缺乏具體明確的內涵,因此也有著可以讓各種人依據自己的立場和標准對武士道進行重新解釋的巨大空間。就像深入日本人內心的《忠臣藏》的武士故事那樣,武士道在日本社會與文化中執拗的存在及其巨大能量是我們應該予以深入探究和思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