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1日09: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企海外並購熱潮表明中國企業試圖躋身全球價值鏈上游的熱切願望。但並購自身也存在風險,包括品牌自身發展、整合效果、市場變化等不確定因素,並非所有並購都必然成功,並購也無法解決所有企業發展的問題。 |
(資料圖片)
“球鞋、兒童玩具、小家電……看到什麼都想買,又便宜又好用。”在英國生活多年的夏女士至今還記得十幾年前春節回國探親時的情景。而今年春節,她在英國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場景,“中國游客把附近超市的貨架都快搬空了。”
猴年春節,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游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兒童感冒藥、絲襪、指甲鉗、保溫杯、電動牙刷、鋼筆等一大批低價日用品紛紛登上“熱賣品榜單”。而曾經的“爆款”奢侈品、智能馬桶蓋、電飯煲等高端耐用品則“退居二線”。
“中國游客海外‘購物清單’的變化透露出消費者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要求,凸顯供給側改革的迫切性和‘路線圖’。”交通銀行研究中心高級宏觀研究員劉學智說。
缺什麼?質優價廉消費品
“我在法蘭克福機場轉機時,就買了好幾個德國產的剃須刀,准備送人。”剛從歐洲旅游歸來的北京市民游女士說,“父親經常抱怨一年得換好幾個剃須刀。我聽說德國的剃須刀不錯,並且一個才一兩百元,真是物美價廉。”
春節假期在韓國“血拼”歸來的田女士說,“韓國化妝品比國內便宜又好用。比如一款口紅,價格不到50元,但很好用,這個價格在國內根本買不到相同質量的商品。面膜一大摞才四五百元,好多中國人都是成箱購買,我花了一萬多元,其中化妝品佔了一半。”
據日本一家免稅店工作人員介紹,2015年,海淘熱銷產品集中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空氣淨化器等高端耐用商品,而新年伊始,電動剃須刀、保溫瓶、美顏器、化妝品、食品、藥品等相對平民化的商品銷量出現暴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