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5日08:11 來源:北京晚報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到國外留學,有的甚至在中學階段就到國外接受教育。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同樣掀起一股留學熱潮。與如今大多傾向於歐美留學不同的是,當時的年輕人大多選擇留學日本。 |
留日學費一年十七兩銀
上面說的官費留學。一些沒被官派留學選上的,就選擇私人自費留學,而自費留學,還是去日本的多——便宜才是王道。以日本當時最著名的私立大學早稻田大學為例,190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留學生章程》記載,專為中國人設的“清國留學生部”預科學費為每年日銀三十六元,本科學費是日銀四十八元,如果繼續上“大學高等預科”和“大學部”,清朝留學生與日本學生繳同樣學費,各分三期,高等預科總計日銀三十七元五,大學部日銀三十三元。
當時,日銀兩元相當於華銀一元,即七錢白銀。也就是說,早稻田大學高等預科的學費,最貴也不過每年十七兩銀子!比起歐美留學的每個月學費二十兩,你會選擇哪個?
更重要的是,日本留學生又不見得不吃香。按照張之洞1903年制定的學務章程,公派出國的留學生,學成歸國考試合格,分別授予進士與舉人資格。1905年6月,朝廷舉行第一次歸國留學生考試,由清朝學務處主持(當時因為還沒有歐美留學生回國,參考的十四人全是留日的)。考卷分為國際公法、法律訴訟、商業財政、機械學、化學五類,可見當時培養留學生的主攻方向。
題目出得不算深,如“商業財政類”考的三道題目是: 一、銀行為一國財政之樞紐,其種類功用若何,試詳論之。二、各國財政皆以發行公債為政策,試詳列其種類並言其利。三、國稅與地方稅異同論。
科學類更簡單些,估計考官自己也不太懂,如“化學”三題為:一、化學關於國之富強論﹔二、石油生成之理說﹔三、安全火柴之前途及其制造法。
接下來還有“殿試”,考的是留學生們的“國學”,這才是讓當時留學生頭疼的內容:一、楚庄王日訓國人申儆軍實論﹔二、漢武帝詔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論。——如果考留學生一直這樣考下去,很多人會替那些十四五歲就跑去歐洲呆上六七年的小留學生捏把汗。好在考試不過是走個過場,授職與考試成績並不挂鉤,而且,這個考試不限於公派留學生,自費生也可以參加。例如,陸宗輿(1913年至1916年擔任駐日公使,五四運動中,他與曹汝霖、章宗祥一起被稱為“賣國賊”)當時就是早稻田大學政科自費生。他考了一等第二名,被給予舉人出身。 自1905年起,考試、任用留學生形成慣例,直到1911年,六年內,考了七次。其中參加考試的歐美留學生共136人,而留日學生達1252人。
不過,端方似乎沒有說錯,那些留學歐美的學生,考試成績確實名列前茅。可惜的是,留學歐美的學子剛剛返回國內,端方便殞命於四川資州,而且“用人單位”清朝政府也去日無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