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4日13:13
相比于整车,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更为滞后。 |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中国区负责人堀田学近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神户制钢将追加对汽车用材料的投资。
堀田学表示,神户制钢投资的信心,来自于中国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举措。为减少排放,近年来汽车的“轻量化”成为趋势。在汽车用轻型材料方面,神户制钢在华布局了很多项目,主要包括与鞍钢合资的冷轧汽车高强钢板公司、在天津设立的神钢汽车铝部件公司,两家工厂总投资额约29亿元,均预计于2016年投产。
“神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非常看好。2013年,中国的汽车产量约2200万辆。综合各方预测,我们认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00万辆。”堀田学说。
外资企业加大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投资力度,对本土企业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相关统计显示,从数量上看,本土零部件企业占七成以上。但从营业额看,本土企业只占到三成左右。并且,外资品牌在汽车电子、底盘部件等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本土企业的相对优势体现在轮胎、玻璃等传统零部件上,这导致了大部分的利润集中在外资品牌手上。
由于中国对投资汽车零部件产业不设股比限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独资建厂或收购合资企业股份,这也增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外资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策略是,你无我有时争取最优供货条件,一旦本土零部件产品具备供货能力,马上降价打压,这是当下本土零部件艰难前行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
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说,除了加强自主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外,培养龙头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对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也是刻不容缓。(记者何欣荣、杨毅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