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4日08:14 来源:文汇报
近日,当中国家长们在为孩子的幼升小而忙碌奔波时,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小学生们下个月也将进入春季开学季。那么,日本的小学教育是怎么样的? 家长们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会不会也有“择校热”呢? |
“私立幼儿园→公立小学→私立/国立初中→私立/国立高中→名牌大学”,这是普通日本家长“望子成龙”比较常见的路径选择。但是公立小学的学生要想通过私立和国立中学的入学考试,仅仅靠在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因此,最常见的方式也和国内一样就是参加补习班。补习班在日本叫做“塾”,一般由私立大学或其他社会机构开办,与普通的中小学没有关系,很多知名品牌的塾在日本各地都有连锁机构,在电视媒体或公交车上打出的广告也非常多。日本补习班的学费普遍较高,孩子上补习班的费用成了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由于日本也是一个重视学历的社会,因此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上名牌大学从而找到一份好工作,许多日本家长省吃俭用、拼命打工攒钱,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让孩子上补习班,而这不能不说是对日本当前公立均衡教育体系的一种无奈选择。
总体来说,日本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施行的均衡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普及义务教育方面是成功的,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实践中,日本的中小学特别是公立学校存在着较强的平均主义思想,既不让学生掉队,也不太鼓励拔尖。因为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追求的不是几名好学生的拔尖成绩,而是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所以,老师上课就低不就高,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靠课堂根本“吃不饱”。特别是在21世纪初,日本又开始学习西方,在基础教育方面全面推行“宽松化”,继续让学生“减负”、老师“减压”,结果短短十年之后,“宽松化教育”加“均衡教育”带来的负面后果逐步显露,日本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为此,日本教育机构不得不又开始采取一些调整措施,加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难度,可以说,当前的日本中小学教育仍处在新的调整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