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時政

評論稱日本戰敗日安倍不“拜鬼” 談不上是善意【2】

2014年08月15日09:48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今天是“8·15”,日本投降日,也是日本民族主義者展示姿態、吸引注意力的標准日子。日本首相會在這一天參拜靖國神社嗎?這已成了東北亞地緣政治中令人不安的懸念。安倍今年提前放出口風,他今天不會去靖國神社,但輿論猜測他仍有可能獻祭品。這在日本已被認為是安倍對華的善意表達,他期待能在北京今年晚些時候即將舉行的APEC會議期間與中國領導人實現雙邊會晤。
原標題:評論稱日本戰敗日安倍不“拜鬼” 談不上是善意

然而打破中日僵局近期幾無可能,即使安倍今天在靖國神社問題上表現得相對於去年“溫和一些”,即使中國領導人在北京APEC上單獨見安倍,中日關系已被凍僵的身體也很難蠕活過來。

事實表明,中國影響不了日本社會對歷史的認識,日本也向中國証明不了我們應當像美國那樣對其在歷史問題上的表現聽之任之。圍繞這個問題的辯論實際不再以說服對方為目標,而成為爭奪國際社會支持的輿論戰。中日針對對方的東西,隻剩下實力。

日本原本是歷史問題的主動方,因為參不參拜靖國神社,改不改教科書,官員是否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亂放炮,最后的決定權都握在日本官員手裡。但中國逐漸構建了對日本官員胡作非為的懲罰標准,日本怎麼做中國就怎麼反應,游戲規則大致簡單明了,主動權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移到中國的手裡。

還有一個事實很重要,那就是中國適應了與日本的政治僵局,中日貿易可能被這一僵局扼殺的局面並未出現,兩國經濟和人員往來大體正常。中日緊張局勢損害了中國的戰略感受,但它給中國造成的實際損失並不大,消化它對中國來說並不困難。這使得我們有能力將與日本的對立長期維持下去。

上世紀后二三十年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變成今天的對手,這讓我們遺憾,但我們需要從心底裡接受這一變故。中國崛起改變了以往中日關系的各項基礎性條件,中日都無力也顧不上在現階段找回兩國間友好的感覺。

能夠改變中日關系基本面貌的最大變量,將是中國的進一步崛起。這個因素不能帶來日本對中國的親善感,卻能影響日本對與中國開展對抗的后果評估。但這是一個至少還需要一二十年的過程,中國人切不可著急。

最近二三十年,中國還沒有同哪一個大的鄰國關系像今天的中日關系這樣緊張過,它總歸是陌生的,意味著一些不確定性。然而毫無波折和外部對立的大國崛起顯然不存在,也許日本這種規模的對手此時出現,對我們有著重要意義:它帶給了中國走向全球大國路上有關自信和耐心必須經歷的一次磨練。

  1. 分享到:
  2. (責編:袁蒙、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日本緣何對俄既恨又“愛”
  2. 日本通過最大政府預算案
  3. 朴槿惠將首次與安倍會談
  4. 安倍在核安全峰會演講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今日要聞

  1. 安倍今年放棄參拜安倍今年放棄參拜
  2. 日欲將“魚鷹”遷出沖繩日欲將“魚鷹”遷出沖繩
  3. 日新任駐華首席公使到任日新任駐華首席公使到任
  4. 日擬部署4萬噸級攻擊艦日擬部署4萬噸級攻擊艦

軍事瞭望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