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8日12:58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主张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只有再通过一次战争才能证明中日孰强孰弱的认识,是幼稚和片面的,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首席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步平日前做客“季我努沙龙”时做出上述论述。 |
“在1945年以前,日本的教科书和靖国神社一样,也是向日本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工具。”步平介绍,战时日本的数学课本中都渗透着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比如一艘军舰有5门大炮,10艘军舰有多少门大炮等题目。
“再看一篇小学生课文,讲的是军人应征入伍,坐上船马上要离岸,妈妈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站在岸上喊话:一定要为天皇建立功勋再回来见我。许多参加过战争的日本老兵说,从小就是学这样的课文,为天皇献身的意识就这样被建立起来。这就是日本战前的军国主义教育。”
战后的教科书是否有变化?步平说,美国军队占领下日本的教科书不得不变,首先是教科书制度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教科书在日本叫做“国定教科书”,是文部省垄断编写,全国使用同样的教科书。战后开始改“国定教科书”制度为“审定制”,即教师们都可以编写,但是得通过文部省审订。审订制虽然不是完全自由化,但是比“国定制”往前走了一步,所以战后出现了多种教科书竞争的局面。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到1997年出现了这样的状态:当时日本有23种高中历史教科书,7种初中历史教科书,几乎都写了日本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对妇女暴行的问题,有的书写了731细菌部队的问题。步平表示,这说明日本的教科书和战前比,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以称为教科书的“改善”。
由于日本的右翼势力感到难以完全改变上述具有“改善”倾向的教科书,所以从那时起组织力量,企图另外编写教科书。在七种初中历史教科书之外,编写第八种,也就是在2001年由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
步平认为《新历史教科书》性质非常恶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恢复了战前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所谓“神的国家”的记述;第二,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在战前和战争中是重要的军国主义教育内容,这被原封不动地拿出来。
“当然,这本教科书在2001年的教科书选择过程中受挫。”步平说,这本教科书通过审定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与大量不使用这本书的日本人共同批判,才是共同需要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