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14:10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佐渡小姐作为第一位在北京居住的日本自由摄影师,长期活跃在摄影的第一线。她拍摄的作品内容广泛,广告照片、采访照片、从女性视角出发为美联社拍摄的新闻照片,到表情丰富的大熊猫和毛驴等动物照片,照片类型丰富多彩。这次,人民网日本频道记者采访了这位摄影师佐渡多真子,来探求她成为摄影师的理由,并了解她眼中的中国。 |
记者:在中国的生活给了您重新审视什么是幸福的机会对吧?
佐渡:是这样的。除了包饺子之外,还感到像和家人朋友一样与人交流的时间非常宝贵。此外,在中国与日本相比,朋友间的距离更近。中国的朋友突然会咚咚地敲门过来玩儿。成为朋友之后,还经常把我拉进他们亲戚的圈子中。但是,如果中国朋友的亲戚来到日本之后我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么?我也曾担心过这个问题。(笑)
■“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日本人持有的印象有所不同呢?”
记者:99年,您将工作的地点移到了北京,当时您想在中国拍摄怎样的照片呢?
佐渡:当时北京并没有日本籍的自由摄影师,所以当时想在北京做些面向日本的工作。除此之外,因为感觉到在日本看见的东西和实际到中国居住后能够看到的东西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就想把这些不同传递出去。这和最初到深圳时的感觉有一定关系。“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日本人持有的印象有所不同呢?”,我抱着这种想法,希望将这种不同和差别传递出去。
比如我们经常举得一个例子是,对于没有见过大象的人,如果一直给那个人描述大象的鼻子,那个人就会认为大象就是像蛇一样的动物。人们就会相信大象就是蛇。听到的人肯定会想,这难道不是误报么?但是,有关大象鼻子的描述绝对没有错误。大象的鼻子很长,有两个孔,有皱纹,没有毛。但是,仅仅靠这些并没有表达出大象个头大、感情丰富的部分。我觉得这就是以偏概全。我认为,还是需要多展现一些它整体的形象,如果无法将全部都展现出来的话,也需要有人和媒体再描绘一下大象的耳朵和腿和屁股等部位,并在与人的交流中传递出去,如果不这样的话,其本体的形象就会扭曲。
记者:刚来到北京时,自由摄影师的工作顺利么?
佐渡:不顺利。刚开始到北京的时候没有工作,每天就跑到北京动物园去给大熊猫拍照。北京的大熊猫每天只有早上才活动,所以大约在2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刚开始的半年,我一周有5天都要5点半左右起床去动物园拍照。
选择给熊猫拍照,是因为有一次去北京动物园,偶然听说那里有一对孪生的熊猫,而在通常情况下熊猫妈妈只能生一崽,所以成功生出孪生熊猫尚属世界首次。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新闻性,于是就决定像拍纪录片那样把它们记录下来。但是,之后又知道这并不是世界首次。
那个时候拍的照片,有些被一个印刷公司当做日历图片采用了,还有的被报社买走,最后与写老庄思想的文章合在一起,出版了2本写真集。
记者:后来,您又为美联社拍摄照片了吧?那个时候拍了什么样的照片呢?
佐渡:在为美联社工作的时候,我的作品中有一张展现北京酷热夏天的新闻照片被法国《世界报》使用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开来,那些照片拍摄的内容包括枕着塑料瓶睡觉的腊肠犬和冲凉的孩子们。我也拍过一些有关SARS的照片,但还是那些从女性视角拍摄的孩子、狗狗、宠物店等的可爱型照片更受欢迎。
记者:在您的个人作品中,拍摄对象包括毛驴、狗狗、儿童、日中国际婚姻的夫妇等,那您的摄影主题是怎么确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