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9日09:55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德宇在《日本学刊》2014年第4期发表《日本“扭曲神道”与极端民族主义》 |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德宇在《日本学刊》2014年第4期发表《日本“扭曲神道”与极端民族主义》(全文约2.3万字)。
赵德宇在文章中指出,神道起源于日本原始自然崇拜,又在历史上不断融入外来宗教和思想文化而成为融合神道。到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本国学家们开始贬斥并剥离神道中的所有外来文化因素,严重扭曲了传统融合神道的精神。“扭曲神道”的始作俑者是一批日本著名国学家,他们创立了具有浓烈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复古神道,并设计了以复古神道为精神依据、主张对外侵略扩张的暴力民族主义的文本。明治维新后复古神道被升级为国家神道,成为煽惑暴力民族主义的精神发动机,并被运用于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行动。
宏观而言,至日本战败为止,神道经历了原发的“土著神道”、与外来宗教以及文化交融而变得思想丰富的“融合神道”、剥离所有外来文化之后被扭曲的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神道三大历史阶段。
“扭曲神道”,是指具有极端民族主义共同特征的日本近世出现的复古神道和近代以后形成的国家神道,它们迥异于之前的传统神道。如所周知,神道源于日本古代自然崇拜,其后虽然天皇家族为证明其统治日本的合理性而编制出神皇一系的神话传说故事,但鲜有抵制外来文化的诉求。相反,传统神道还不断吸纳佛教、儒家思想等外来文化,丰富了神道文化精神的内涵,形成了神道融汇外来思想的传统。而扭曲神道是对上述传统神道精神的激烈反拨。扭曲神道以复古神道为开端,把传统神道中的外来思想文化作为“异己的他者”进行了非理性、全方位的攻击和排斥,并试图以此建构以神国史观为内核的日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使传统融合神道被彻底扭曲而陷入恶性排外、唯我独尊的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泥沼。
“扭曲神道”发展到国家神道阶段,不仅承袭了神国史观等复古神道的诸多思想观念,而且将其具象为以忠君爱国和天皇崇拜为核心理念、要求全体日本臣民无条件遵从的国家意识形态,并将其运用于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暴力民族主义的行动。简而言之,如果说复古神道尚属于民间学者对内宣扬的文化思想意识,那么国家神道还体现了国家对外扩张的政治意志。厘清“扭曲神道”的演化过程,不仅有助于破解近代以来“日本帝国”自我膨胀、与邻为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基因,也有助于我们认清战后日本右翼人群的思想根源。
战后以来,日本各界人士对那场战争进行了痛定思痛的反省,作为战前国家神道核心观念的忠君爱国等“日本式爱国心”已为日本社会所不齿,加之《日本国宪法》第九条做出放弃战争的保证,日本与各受害国人民达成了一定的和解。然而,虽然作为制度层面的日本国家神道体制在战后已不复存在,但其魂魄犹存,国家神道意识从来就没有被彻底肃清。
就在战后初期的1946年,因日本共产党组织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了“维护国体天皇终日饱食,人民却饥饿而亡”的标语,日本统治当局居然判处当事人“不敬罪”,而该罪名是战前《大日本帝国宪法》中第74条的规定,换言之“不敬罪”被认为是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日本臣民信奉国家神道。之后,因为包括“不允许日本检察官以‘不敬罪’起诉被告”的“麦克阿瑟声明”的坚决态度而废除了维护国家神道的“不敬罪”。虽然该事件的结局是废除了“不敬罪”,然而事件本身却提示人们,战后日本统治当局并没有对国家神道意识进行主动的反省,这无疑是一个不祥之兆。战后“象征天皇制”的保留,更给日本国民一种天皇无罪的错觉,无意中为国家神道的复活留下了空间,“留下了一个注定要恶性膨胀的‘癌肿’。随着战争创伤的逐渐愈合,日本国民似乎已经遗忘了当年的战争伤痛,于是国家神道意识的阴影重现江湖。在此仅举出若干象征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