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09:39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今年4月28日,日本《朝日新闻》刊载一篇题为“店家张贴Japanese Only,伤害外国人”的特别报道。 |
“Japanese Only”意味什么?
笔者探访发现,《朝日新闻》报道的事例很少且特殊,仅限于风俗(买春行业、个别酒吧和歌厅)行业。冲绳地区这少之又少的店家,对入店者加以“Japanese Only”限制,在当地也没有引起什么非议。所谓限制,包括美军,并非特指中国人或华人。笔者曾去过的那霸市中心的某家居酒屋也有这样的标识,但作为外国人的笔者并未被拒。
为什么会出现“Japanese Only”?是为了在这些容易因客人喝酒而引起喧哗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外国人,特别是美国兵,喝了酒后又唱又跳,兴奋起来寻衅滋事、吵架以致酿成刑事案件。故店家常常无奈地表示,“我们不太懂英语也没法劝解,所以想出这招‘不欢迎不会日语的客人’”。
笔者3年前曾在冲绳亲历一起美军士官因醉酒滋事,招来基地宪兵、警察和日本警察介入的事件。双方都是美军,大打出手,不听劝阻,导致交通堵塞,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意。这也让笔者想起,很多年前,一名美军海军陆战队年轻上尉,曾对笔者提出希望搞到一张学生证,以便可以入店消费。那霸地区少数居酒屋和歌厅限制美国军人入内,需要证件证明其留学生身份。
冲绳饮食店是日本所有县中最多的,即使这样,对外国人(美军)设限的店铺极少。还有一些风俗店因为怕出现纠纷时难以沟通而拒绝外国人,来冲绳的游客只要有会日语的当地人陪同,通常进店没问题。拒绝的一般多属店主个人行为,并且并非“近来”的事。所以,笔者向很多当地居民询问时,他们感到惊讶,表示听都没听过此类“排外”事件。
一般来说,受到质疑后,店家均表示“真没想到会有歧视”。其后大都有所改善,除去原标识,改为“Japanese Language Only”,并代之以价格明细和店内规矩的英语翻译。当事老板也表示,“只要肯沟通,总有办法解决,造成非议和国籍没有关联”。神户一家贴过“Japanese Only”标识的老板说,“有好心人劝我说,这样做不好,我就不再贴了”。
但就是这些个别店铺也反映了日本文化特质的某些侧面。日本人很怕自己宁静而有序的生活环境因外国人的喧哗而被打破,为了回避尴尬和难堪,有的店主做出了前述反应。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各地并没有普遍出现这一状况,而且《朝日新闻》也提到,争议事例中有的经过店主的努力而消解了。据日本法务省2013年统计,长期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约有 208万人。他们在日本生活,适应日本文化,难免磕磕碰碰。《朝日新闻》提到的情况,作为偶然现象是存在的,但没有影响绝大多数外国人在日本的生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