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8日08:42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近年来,中日政治互信缺失,普通民众相互好感度走低,两国关系持续低冷,不禁让人发出“剪不断,理还乱,是中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慨。 |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杰出的战略家,其外交战略思想,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
首先,邓小平的对日外交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对日外交战略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正如邓小平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的,中国的对日外交总方针,是毛泽东、周恩来在世时就已制定的,这就是同日本世代友好下去,向前看,努力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
其次,邓小平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在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优先顺位战略问题上邓小平说中日友好超过了两国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强调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从国家战略层面,见诸党的十二大报告。
再次,邓小平维护中日关系,既讲友好也讲斗争。邓小平运用辩证法,对于中日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始终保持警惕,进行斗争。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算历史账,日本欠中国的账是最多的。”据 《邓小平年谱》记载,1982年7月,邓小平曾就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同胡乔木、廖承志谈话。谈话非常具体,特别指出,“8.15”,《人民日报》要写纪念社论。强调中日友好及其历史渊源,中间要有日本侵华的一段。在中日友好的长久历史中,只有一段短暂时间不愉快。问题是要对这段历史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不能也不允许进行歪曲。只有如此,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按正常轨道前进,中日两国友好愿望才能真正实现。
1989年邓小平会见的最后一批日本客人时说:“我对中日友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讲历史要全面,既要讲日本侵华的历史,也要讲日本人民、日本众多友好人士为中日友好奋斗的历史”,“对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邓小平主张把中日两国人民都当作为中日友好的基本力量,把中日之间的问题主要归结为中日两国人民同“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样“划线”无疑对我们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长远的指导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