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17:47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达成共识,“南京大屠杀”这段南京的城市记忆、中国的国家记忆上升成为“世界记忆”。 |
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达成共识,“南京大屠杀”这段南京的城市记忆、中国的国家记忆上升成为“世界记忆”。然而在申报过程中,日方却层层阻挠。申报成功后,日本官方竟然对联合国的此举表示所谓的“很遗憾”,甚至有自民党人士声称由此要“暂停承担教科文组织的经费”。 日本为何对“南京大屠杀申遗”反应如此强烈,这究竟触动了日本的哪根神经?
《南京大屠杀档案》八年申遗路:提出者是一名外国女士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首次提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的其实是位外国女士。2008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委员会主席卡门·帕拉迪女士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是看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的16毫米摄影机及其现场拍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音像原始素材带后,提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理应列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加以保护。
2009年4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三家单位决定联合申报中国记忆遗产,迈开了申遗的第一步。
“在论证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该选什么,报什么好,一时间难以定夺。考虑到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关注的是世界文献遗产,主要考察的是所提项目的真实性、世界意义或是否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的。” 朱成山表示,档案选择严格按照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关注的要求,要经得起世界级专家眼光的考量,特别是经得起日本右翼势力的挑剔,经得起他们鸡蛋中挑骨。“当时确立的原则是,凡是不是原件的史料,一律不报,以免由于资料选择的稍不慎重,给申遗工作留下麻烦,带来后患。” >>详细
为何要记住“屠杀”?
发生在78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后,这段沉痛的记忆逐渐成为国人教育的“必修课”。去年2月,中国更是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既然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缘何要在78年后作为世界共同的精神遗产加以记忆、传承?我们为何要记住屠杀?
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战争却将人性中的黑暗剥离出来,让文明在野蛮中退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约80%的人口、约20多亿人笼罩在这片黑暗之中。在二战和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年份,将这段惨痛历史上升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为的就是将血的教训烙入记忆,让战争的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