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时政

设立公祭日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棒喝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之时

2014年03月01日09:44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 ? 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标志着中国将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对于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日子,表达中国人民的心声。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止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中国被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所束缚。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倍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特别是1901年以后,中国国内陆续掀起了拒俄运动、反美运动、收回利权运动、拒英运动、拒法运动,以及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运动,1919年5-6月间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五四运动”。虽然这些运动标志着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的出现,使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但是,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的是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而1894年日本对中国的甲午战争和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更是两次打断了中国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努力进程。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由于中华民族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中重要的一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效:列强加在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的锁链被废除;中国收回了被割让和被侵占的土地,台湾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作为大国登上国际活动的舞台,摆脱了弱国的阴影。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所以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是中国复兴的枢纽。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追求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具有对中华民族对近代以来经历的苦难屈辱和不懈努力与抗争历史的总结的意义。

    1945年9月2日上午,包括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在内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代表在停靠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郑重地在日本的投降书上签字,第二天即9月3日就成为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和顽强抗争的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节日。1946年4月,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曾做出了以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决议。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以九月三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明确了“九三”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现在,这一纪念日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加以确定,更加深了这一纪念日的重要意义。

    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断地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才能够不断进步达到成熟。近代中国衰落与沉沦的重要原因是政治的腐败导致的国家的四分五裂,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经验是全中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军队不分党派的团结御侮。战后中国虽然经历了政权的更迭,但始终以“九三”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海峡两岸均在这一天纪念抗战胜利,是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的。

  1. 分享到:
  2. (责编:张靖、陈建军)

编辑推荐

  1. 日本缘何对俄既恨又“爱”
  2. 日本通过最大政府预算案
  3. 朴槿惠将首次与安倍会谈
  4. 安倍在核安全峰会演讲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今日要闻

  1. 日欲将“鱼鹰”迁出冲绳日欲将“鱼鹰”迁出冲绳
  2. 日新任驻华首席公使到任日新任驻华首席公使到任
  3. 日拟部署4万吨级攻击舰日拟部署4万吨级攻击舰
  4. 日本次世代党选举新党首日本次世代党选举新党首

军事瞭望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