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2日08:17 来源:光明日报
《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半永久性依存的起源》这部“当代研究日美文化关系的权威论著”,今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 |
鲜明特色 引人瞩目
首先是视角新。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美国软实力在日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国软实力对日本有多么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美国政府的主要智囊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巧实力概念已很快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运用。本书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这一全新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了日美关系,的确值得给以关注和肯定。其次是有胆略。书作者对虚伪假象的揭露,对真相事实的揭示,不仅具有大无畏的勇气,更是有理有据的科学阐述。一直被国际社会和学界奉为主流、权威观点的日美文化“双向交流”,以及相关政策、方针均由日美双方“协商决定”等等欺骗性表象,在本书运用档案所揭露的美国精心策划和层层推进的事实面前,都变得不堪一驳,顷刻之间便彻底坍塌了。笔者对作者的严谨、科学态度,特别是坚持真理的胆识和勇敢精神深表敬佩。最后是证据足。本书作者悉心发掘、收集、钩沉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和确凿史实,使该书的立论、分析和归纳、结论十分可信。
促使我们回望日美关系的几个历史节点
首先,1868年明治维新前后,日美关系经历了日本从属美国、日本崛起的不同时期,在这历史节点,有一些代表性的著名的历史故事。1,日本开始备受美国欺辱的年代。即有“黑船事件”和“唐人阿吉”故事。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就是由“阿吉”故事演绎而成的世界著名歌剧。2,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开国进取时期。有预示日本兴起的著名的“日之丸演说”故事。
其次,在20世纪前半叶,日美关系变为合作、摩擦与冲突态势。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打败清国后,美日在对中国分割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方面既有合作也有摩擦;而在菲律宾问题上则已是摩擦和冲突了。例如著名的“哈里曼预言”,1904-1910年间,美日在争夺中国东北(美国要分霸,日本要独霸之争)的较量中,世界著名的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已发出了“日美必战”的颇有预见的“预言”。
最后,1930年代后,日本军国主义已挑战和进攻美国了。著名的“偷袭珍珠港”只是日本复制的美国演习的故事。1921年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柏沃特在《伟大的太平洋战争》小说中,奇思异想的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对该小说反应强烈,10年后的30年代初,美国真的搞了一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军事演习。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又一个10年后的1941年12月,山本五十六策划、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就像是10年前美国演习的复制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