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6日08: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本对二战的态度,很像德国二战前对一战的态度,即胜者为王败者寇,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战败了。这种历史观所引导的方向,可能就是通过战争来改变一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做法和理由,也很像希特勒在1935年以法国修改兵役法为借口,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国防军人数的限制,从而迈出了修改一战之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一步。 |
法国是德国最重要的邻国,也是德国百年来的仇敌。战后,法国曾力主肢解德国,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但如今,昔日不共戴天的仇敌已经转化为坚定的盟友。2013年,德法4家媒体联合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有2.5万名德法民众参加。结果显示,8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对方国家。阿登纳总理为这一转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1958年秋到1962年,阿登纳总理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两人就这样建立起很好的私人关系,促成两国在1963年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两国共同推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创造了今日欧洲的稳定和繁荣。
1989年两德面临统一,为了消除苏联、波兰等邻国的担忧,联邦德国政府在统一条约中承诺,永远不以武力改变现有的领土边界。这也就意味着德国不会再收回因战败被割让的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的德国固有领土(东普鲁士)。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故乡哥尼斯堡也永远成为俄罗斯的领土。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德国用领土换取了和平统一。德国虽然放弃了一部分领土,但是却赢得了欧洲,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成为欧盟的领头羊,为欧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为自己的贡献得到了邻国和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而日本呢,在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在承认侵略事实、在宪法中承诺放弃交战权的前提下,日本取得了各国的谅解,许多受害国放弃了战争赔偿,使日本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日本近年来的举动,如将钓鱼岛国有化、企图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拉拢周边国家构筑对华包围圈甚至军事同盟,不但不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反而越来越成为东亚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总之,在反省历史和修复与邻国关系方面,德国有许多值得日本学习的地方。但问题是,日本不愿意向德国这个榜样学习。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4月28日的报道中说,虽然中国和韩国不断要求日本在认识历史的问题上向德国学习,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却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表示日本不会以德国为榜样,因为他认为二战后亚洲和欧洲完全不同。
安倍政府放着德国这一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不借鉴,明知只有向德国那样诚心认罪和道歉并落实到行动上,才有可能像德国那样得到邻国的谅解,赢得所需要的国际空间,成为正常的国家。但日本却背道而驰,不断否认侵略历史,伤害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激化与邻国的矛盾。如今,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行动得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领导人的明确支持,这注定会让日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本对二战的态度,很像德国二战前对一战的态度,即胜者为王败者寇,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战败了。这种历史观所引导的方向,可能就是通过战争来改变一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做法和理由,也很像希特勒在1935年以法国修改兵役法为借口,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国防军人数的限制,从而迈出了修改一战之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一步。这让日本具有了重新挑起战争的现实危险,让其对和平的任何承诺都显得苍白。中国和韩国等邻国对日本的抗议和担忧绝对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自我恐吓,而是对现实威胁的一种直觉的判断。国际社会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放弃支持、纵容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与中国一道劝日本悬崖勒马,不要让历史悲剧重演。(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留德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