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5日07:58 来源:新华网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蓝胖子”的粉丝都会充满自信的回答道:“这还用问?藤子-F-不二雄啊!”好的,那么“藤子-F-不二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合?大概人们的回答就不那么有自信了。1944年,就读于日本富山县高冈市的小学生藤本弘认识了转学而来的另一位少年安孙子素雄,两位热爱漫画的男生从此成为好朋友。 |
内地的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所谓的“哆啦A梦大结局”,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版本:一个为“大雄是植物人or自闭症儿童,哆啦A梦只是他的臆想”,另一个为“哆啦A梦没电了,但是更换电池会让它失去和大雄的一切记忆,大雄为此努力读书,长大后终于修好了哆啦A梦”。前者其实是1985年左右出现在日本小学生之间流传的谣言,性质跟地摊小报上总说“刘德华/成龙在拍电影时死了”一样,只是当时流传的太广,连作者本人都不得不出面辟谣。至于后者,虽然很感人,但实际上却2005年左右流传开来的漫画同人作品,同样早已被官方否认。
那么,《哆啦A梦》究竟有没有“最终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的。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这部作品的连载方式开始说起。前文中已经提到,《哆啦A梦》漫画版的最初的连载平台是小学馆的“幼年志”和“学年志”,为了照顾到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知识结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的不同,《哆啦A梦》在不同杂志上刊载的内容也不同,而大雄则始终保持着和目标读者一样的学年。说通俗点,比如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拿到的“学年志”,就是《小学二年级》,上面连载的《哆啦A梦》里,野比大雄和他的小伙伴们也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以此类推。
这里我们所说的“最终回”,则往往与连载要暂时告一段落有关。第一次较为正式的“最终回”,是在1971年的《小学四年级》3月号上,内容是:因为有太多未来人通过时光机来到现代,所以“时空局”出台新法规禁止擅自进行时空旅行,哆啦A梦不得不回去了(《哆啦A梦回到未来》)。而1972年的《小学四年级》3月号上,也出现了一个“最终回”:世修因为担心大雄太过依赖哆啦A梦,而把它叫回了未来(《哆啦A梦要不在了?!》)。1974年的《小学三年级》3月号,则刊登了最后一个“最终回”:出于某种原因,哆啦A梦必须要返回未来,为了让它放心离开,大雄展开了自己的努力(《再见!哆啦A梦》)。由于日本的学年制度是每年4月开始、至次年3月结束的,小学四年级的读者在看完3月号上的“最终回”后,就会升上五年级,继续读《小学五年级》4月号上《哆啦A梦》的故事,所以在这一批看连载长大的日本小学生眼中,大雄其实伴随他们从一年级长到六年级,周而复始。
而从1974年开始,《哆啦A梦》单行本开始发售,为了让设定统一,全部45本单行本的内容基本以历年来《小学四年级》上刊载的部分为主,大雄也固定为了小学四年生(而动画TV版中则固定为五年级学生)。令人感动到落泪的是,这一时期《哆啦A梦》同时要在六本“幼年志”及“学年志”上刊载,但这六本杂志上登出的故事几乎都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以藤本弘为主绘制的短篇《哆啦A梦》故事还有500余篇没有被收录在这个广为人知的单行本版本当中!虽然漫画版本随着藤本先生的离世而无法继续更新,但他生前创立的藤子-F-不二雄制作公司还在持续创作着《哆啦A梦》的动画作品,而“最终回”这三个字,就再未出现。
![]() |